七一社区        注册

李忠杰: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子行棋

2015年10月13日15:38   来源:前线网——《前线》

原标题: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子行棋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对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正在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布局,在棋类博弈中,是指棋子布设的态势。扩而大之,就是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布了什么局,就会形成什么势。后面的棋局就会在这样的基本阵势下来进行博弈。在传统文化中,无论下象棋,还是下围棋,都很讲究布局。治国理政这样的大事要事当然更要讲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思路、新特点。这个布局,既包含了党和国家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坚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又突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涵盖内容广泛,主题集中鲜明。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体行棋,走好每个部门每个地区的每一个棋子,切实做好当前和未来的各项工作,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部署

“四个全面”作为战略布局,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子行棋,就要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要求,统筹推进“四个全面”的整体部署,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每一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说明,清楚地界定了每个“全面”的地位、作用,也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都要在走子行棋中高度重视,作为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紧。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总目标,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这个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设进程。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到2020年的目标,同时包含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全面依法治国来说,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同时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个全面”之间,相互都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

  从总体上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动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关键环节和根本前提。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之源,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贯穿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中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和法治保障,确保其他三个“全面”都在法律制度的轨道上运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并提高法治化水平。

  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中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要靠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靠党的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只有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更好地领导其他几个全面的建设。反过来,党自身也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党的制度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决不能脱离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

  厘清“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一个由各方面事业、工作,各领域建设、发展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区域、每一个部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围绕着总的目标和任务展开,同时,相互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每个部分都是局部,但局部连结起来构成统一的整体。整体有赖于局部,局部服从于整体。所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谋划和安排的总体布局,当然也就必然是一个严密的整体。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必须以整体的眼光来领会和把握这个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好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性地推向前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中,包含着许多不同层面和方面的系统。“四个全面”涵盖和囊括了所有的大系统。每个“全面”本身,也是一个个大系统。每个系统都由一系列有机联系的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在系统中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实施“四个全面”,始终要有系统的观点和眼光,认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某个系统,及时调整系统结构,协调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

  既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整体性、系统性,那其中的各个系统、各个方面当然就要协同。协同,无论对自然还是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基本的要求就是协同、协调。“把握好逻辑联系”“凝心聚力”“协调推进”等,强调的都是这种协调、协同的意思。“四个全面”,每个都有巨大的重要性,让每个“全面”都能够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战略性的整体和全局,则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所以,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必须高度重视“四个全面”的协调问题,做好协调推进的大文章。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打头的一个,也是整个战略布局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前50年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也是把本世纪前20年与后30年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民、对民族、对世界作出的一个巨大承诺。如期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未来五年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党执政成效的一个重要检验。如果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不仅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福祉,而且能为随后30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期实现,就必然影响后面30年我们发展的目标和进程,也无法向人民交代。

  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决定不可动摇,也不可大意。我们必须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战略目标。全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全国人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老百姓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子行棋,首先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掰开指头算,到2020年还有几年工夫?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所以,未来几年,我们一定以巨大的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做过一些研究,社会各界也做过一些研究。但当时这些关于小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之家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的标准就应该更高、更全面。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总结经验,汲取原有指标体系的成功精华,研究制定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规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用以衡量我们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和成就。只有按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计算、严格审查,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更加扎实、更加稳健,也才能到2020年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与否做出确凿的认定。

  现在,到2020年只有五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实现的程度怎么样?不能到2020年再下结论,而应该提前进行检查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如果及早发现问题和差距,随即抓紧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促进,多少还有一点余地。如果现在不抓或抓得不紧,等到快到2020年时,恐怕就来不及了。

  今年,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也是一个进行中期检查评估的大好时机。建议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对照小康指标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看看哪些指标已经实现、哪些指标过几年差不多能实现,哪些指标进展缓慢、差距较大、还有很大问题。还可以分区域进行检查,看哪些区域进展如何、哪些区域差距较大、差距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到“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还可以再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比如说距离2020年还有两三年的时候,再做一次检查和评估,再找找问题,看看哪些方面能够实现、哪些指标不能实现、应该怎么办。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最后的冲刺。

  检查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工作上。指标分解了,差距找着了,就要认真落实。要把有关的要求、任务落实到“十三五”规划里面去,确保在“十三五”过程中全面实现这样一些指标。要逐条逐项逐部门逐区域地分解任务,明确要求,限期落实和完成。

  要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攻坚克难。比如说,怎么坚决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拉动发展速度?怎么解决几个大的民生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老百姓关注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怎么切实完成扶贫的任务?都要以2020年为节点,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有明显进展。这样一步步抓下来,到2020年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否则,如果有所忽略,到最后一两年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中央部署的涉及全局的一步大棋。对于北京来说,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和工作,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各项方案和任务,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取得明显的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并没有到达终点。再往前行,还有更长远的目标。按照“三步走”战略,我们面前有三个依次递进的目标: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即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2050年左右,即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个,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0年已经为时不远,迫切需要把制定2020年后30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任务提上日程,抓紧研究和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现代化目标前进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步骤。

  1989年6月,在谈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时,邓小平同志说:“我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现在,恐怕也要抓紧组织一个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2020年到2050年的发展战略了。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起着动力和保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定的勇气和胆略。在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了“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问题,强调: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当前,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一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高超的智慧和艺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史证明,不改革,没有出路;但改得不好,也可能照样没出路。因为改革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物质运动,又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它既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努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有决心,还要有方略;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不仅要有公众的愿望,还要有领导的才能;不仅要有坚定的目标,还要有稳健的步伐;不仅要有具体的措施,还要有全局的谋划;不仅要积极争取正面的良效,还要预见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更要有高超的政治艺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梳理为336个项目,制定了专门的分工方案。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等已经明确。按照有关部署,每一项任务都有有关部门牵头或参加。凡属于重大改革的由相关专项小组协调,属于具体改革举措的由主管部门牵头,属于跨部门改革举措的由有关部门参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总协调并进行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都已经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制定落实任务的实施方案。所有分工任务都要求提出阶段性时间进度安排。对各项任务,要求做到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确保不折不扣完成。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2015年,已经推出了70多个重点改革方案,确定了100多项重点改革,还要继续出台一批重大经济改革举措,将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往前排,并在财税、金融、开放、司法、民生等领域集中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实的改革方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好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研究涉及自己的改革任务,坚决执行中央确定的政策,把每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稳步有序地实施好。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提高党领导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治国理政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提高科学化水平。

  改革是关系全党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必须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有中央部门的积极性,又要有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改革的部署和举措上,要密切协同。有些改革,必须根据中央的决定和部署来执行,地方不能随便行动。有些改革,在中央允许的前提下,地方也可以先行先试。要准确领会中央的精神和意图,凡是中央部署的,都要坚决行动。对于没有直接部署,但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也可以根据条件进行尝试和探索,发挥一定的先导作用。上下呼应、上下协同,保持整体步调的一致。

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体系规范、严密、完备的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一步步发展深化而达到的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确定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并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进一步突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极端重要性,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的决心和意志,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运用和实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新的态势开创了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进程。

  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全面”紧密联系,是“四个全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几个“全面”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为此,要进一步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还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发挥好各自的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

  对于各级党委来说,要完善党委依法决策的机制。党委要定期听取政法机关工作汇报,做促进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要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积极发挥作用。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决策部署,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处理好权力与法律的关系,严格规范和约束权力,确保这种权力不被错用滥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是什么?这个制度的笼子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宪法和法律,就是由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和保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际上就是把权力关进宪法和法律的笼子里。从不断查处的一些案件可以看出,某些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规范、约束和监督,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要进一步规范和处理好代表与被代表、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无论是国家政权,还是党的内部,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恰当地配置权力资源,使它们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坚定不移做好权力制约的文章,科学设置权力边界,合理优化权力结构,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总结腐败发生的种种教训,可以发现,在某些领域和环节,往往是权力腐败的高发区。所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深化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防止行政权力对各类经济活动的违规干预,从而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要进一步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同时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违反党规党纪者,要按党纪给予处分。如果同时触犯了法律,必须进一步按法律给予惩处,不能用纪律代替法律。当然,对党员的处分本身也不能触犯法律,不能剥夺法律赋予党员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

把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落到实处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和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长期以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格局和基本经验,同时,又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突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据此作出一系列部署,使党的建设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为指导,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的长期经验,深入研究时代发展提出的课题,坚定地、同时也是科学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部署和举措。

  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从思想根子抓起,解决好思想建党问题。全党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党性觉悟;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和思想改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还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

  与思想比较起来,制度具有更大的规范性、稳定性、长期性、严肃性。所以,思想建党一定要与制度建党相结合。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以后取得的深刻认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法治,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在改善制度和体制上下功夫,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坚持靠制度来治国理政,靠制度来管党治党,靠制度来堵塞漏洞,靠制度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3年,中央专门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2014年9月,又印发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4个方面26项具体任务。中央要求,要确保绝大部分改革举措在2017年前基本完成,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任务从时间上来说,也已经非常紧迫。除了完善制度,还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关于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论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党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政风民风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党的作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反对腐败,是党风建设的主要课题,也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说,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否有效推进,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自觉遵守各项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全面从严治党,用什么来“严”?用规矩来严,用法律来严,用制度来严。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用纪律来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着重强调了政治纪律,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着重强调了组织纪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突出地强调纪律问题,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在各种纪律中,政治纪律占有关键的地位。严明政治纪律,最根本的是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章。核心要求是坚持党的最基本的政治决定和政治规范。在组织关系上,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纪律的核心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明组织纪律,要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选人用人管人的问题。某种意义上,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多数都涉及用人问题。有的是对腐败之人层层提拔,有的本身就是用人上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类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还使用了“逆淘汰”一词,批评干部选拔中的“逆淘汰”问题。既然有逆淘汰,当然也有逆提拔。不该淘汰的淘汰了,不该提拔的提拔了。背后的名堂不言而喻,很多被查处的官员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总结用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最根本的,必须从源头上思考和回答到底为什么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的问题。用人的最大目的,是把国家治理好。一切都要服从于这个最大的目的。不能把领导职位当成“肥缺”,用来“照顾”、“奖赏”、“安慰”特定对象人。一定要掌握用人的标准和导向,使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要特别注意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公信力。坚持准确地了解干部、公正地使用干部、科学地配置干部。鼓励干部正派做人、实在干事。通过健全完善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中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就其性质而言,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抓住了始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关键和中心任务;就其目标而言,把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摆在首位,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就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言,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矛盾关系,坚持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其规范和保障而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就其主体力量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同时,又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又一个升级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贯穿着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线,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新境界的决心,是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理想、规划和部署。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个全面”的大棋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棋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换言之,一定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性和决定性,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把“四个全面”的大棋下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着和实现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部署和基本抓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进程。通过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创造更大的辉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承载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本上就是要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文章、长文章、大文章。

  第一,写好政治上的文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全党思想,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最好再加一个词:“不停滞”。

  第二,写好理论上的文章。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握实践,不唯本本,不守教条,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第三,写好实践上的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归根结底要在实践中书写,要在实践中写好每一页、每一篇、每一章。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现实提出的各种课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第四,还要写好立于世界舞台的文章。拓展眼光,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在与世界各种复杂因素的博弈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走子行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