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书库>>《中国经济新方位》

《中国经济新方位》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7年02月21日09:0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近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新方位》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权威著作,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怎么看、怎样办、如何干、为谁干”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经济新方位。本文系该书第八章“新经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第一节摘编,以飨读者。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时代主题;创业是发展之基,是富民之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 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了创业活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我国“双创”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市场主体最多的国家。但是制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依然较多,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创业创新降门槛、除障碍。同时,要规范审批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全面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减少和纠正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预,努力做好服务质量的加法和工作效能的乘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上,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靠产权改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本,尤其是科技和人力资本等要素,靠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创业创新者的合法权益。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要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业创新。并且还提出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以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产权保护在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有助于实质性地改善当前我国民间投资低迷的状况,为发挥经济潜力提供实质性支撑。这里的重点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谁创新、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明晰科技成果作为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属,让创新者能够获得与其成果价值相应的收益,以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成果权能的实现,有利于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快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结创新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护功能,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热情,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知识产权资源合理布局,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还要大力保护财产权等物权,使创业创新者的财产得到有效保护,真正解除其后顾之忧,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强化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健全激发人才活力机制

人是创业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是要发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必须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业创新,让人们在创业创新中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也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而要让人才放开手脚创业创新,必须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才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要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天花板”等;着力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以利于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业创新的动力。要实施更加积极全面的人才开放政策,降低外国人才引进门槛,简化投资兴业、出入境等手续,吸引全世界人才来华创业。还要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 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设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塑造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竞争合作、注重长远的创新氛围,从而真正为有志于创业创新的人们搭建梯子,为创业创新的人们提供空间,为想干事者送上一份“心理保险”,激发全民创新潜能。其关键:一是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只有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精神,倡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为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才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人景观,实现创新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二是营造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这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迸发。只有对那些尚未成功甚至暂时失败的创业创新者给予宽容和呵护,我们的科技创业创新起跑线上才会有更多的勇敢者和探索者。否则,如果一方面高喊创新,呼唤成功,另一方面谨小慎微,对失败者横加指责,实际上就是在扼杀创新者的积极性。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完全可以鼓励大胆去闯、去试,从而让创业创新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