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做人做事做官“新十悟”

徐文秀

2017年08月10日15:3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经常地想,不断地悟,则能“老话新说”“常说常新”。之前,笔者曾撰写过做人做事做官三十悟与三十忌,微博微信竞相转发,备受鼓励。今再续“新十悟”,共勉之、同践之。

一、正知、正念、正行是克己守正的“正能量”

人生一世,能不能有个好口碑、留下个好名声,说到底看他一生是不是走得正、行得端,是不是正直、正派和正气。怎样才能守住内心和骨子里的这份“正”,取决于能不能正知、正念和正行。正知就是正确的认知。一个人对事物认知的对错深浅,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行动的正确与否。正确的认知源于知识和经验,源于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正念就是正确的理念和念想,包括期盼和希冀。一个人的想法最要命的是不切实际、脱离实际,或过高或过空或过大,于是好高骛远、异想天开。更有甚者,内心的念想囿于一己之利,基于一己之私,动“歪点子”,想“坏办法”,出“馊主意”,卑琐而渺小。于是,念想一歪身子必斜。正行,就是高尚的德行和品行、正确的行为和行动。正行是正知、正念和正见的结果,什么样的认知和念想产生什么样的德行。社会终是秉持正知正念正行者的天下,社会的真正危机,不是金融危机或本领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正能量越大,谁的成功率就越高。

二、公平、公正、公道是世道人心的“好声音”

天下之事其难也易,其易也难,关键在于是否事公;天下之人其繁也简,其简也繁,关键在于能否奉公。古往今来,多少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因为不均而人群割裂、社会撕裂,因为不均而“揭竿而起”、烽火连天。对于一个人而言,“公生明,廉生威”。公,莫过于公平正义、平等和谐。“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管子·形势解》)公,莫大于公道守正、合理合法,“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荀子·正论》)公,莫难于出以公心、无私无我,“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汉书·萧望之传》)汉朝丞相陈平年轻时曾在乡里祭祀完毕后负责分肉,他将难事易办,得到乡中父老称赞,其秘诀就在于一个“公”字。“ 平分”易,易在公平公正公道也。

三、气场、气势、气度是凝心聚力的“强磁场”

气场是一个人所散发出来的一种隐形力量,是对周围人施加或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力。气场强的人能够形成一个一呼百应、争先恐后的局面,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控制力。气场是成功者的必备能力,大凡气场强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气势,镇得住场面,稳得住阵脚,大事来临有静气,大场面上有定力,大难面前有主意。他们淡定从容、稳健厚重,特别是在关键时、紧要处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有一种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大凡气场强的人还往往表现出一种气度和气量,心胸宽广,“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如大海一般容纳百川,似天空一样浩瀚无垠。一个整天萎靡不振、优柔寡断、不敢担当的人与气场无缘;一个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小家子气的人与气场无关。人需要魅力,有气场气势气度,便是一个魅力四射的人。

四、慧眼、慧心、慧根是高人一筹的“硬功夫”

一个人凭什么技高一筹、脱颖而出?总得有“几把刷子”,有过人“绝技”。首先得有一双慧眼。为什么常有人“有眼不识泰山”,或“不识庐山真面目”?就在于缺了一双“一眼识破天机”的慧眼。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因为伯乐独具慧眼,察人之所未察、识人之所未识,能够见微知著、落叶知秋。慧眼来自于慧心,也就是有一颗聪慧的心灵和健康的心智,有时常表现出纯净的童心。人之可贵在于虽经岁月洗练,但内心深处的良知仍在,即所谓慧心未泯。通常情形下,那些纯净聪慧,具有感悟至理心智的人,往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下子能抓住事物根本和命脉,这种洞察力、穿透力,这种通达本质的领悟力,来自人性中的慧根。慧眼慧心慧根三者皆备,人就能超凡脱俗、心明眼亮。

五、知责、履责、尽责是实现价值的“三重门”

责任在肩则心生自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责任不是凭空产生的,首先得清楚责任是什么、在哪里,这叫知责明责。一个不清楚责任的意义和边界的人,守责担责便无从谈起。我是谁、为了谁?我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只有知责方能履责担责。人的价值是在担责履责中实现的。歌德曾说:“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现实中,有的人找种种理由和借口不作为、慢作为,抑或乱作为、胡作为,不仅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而且也是浪费生命,贬损自己的存在价值。责任重于泰山。在履责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真履假履、多履少履、全履半履的问题,视事业如生命的人,会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履责,这是一种境界。既有知责履责尽责之心,又有知责履责尽责之力,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六、共商、共建、共享是事有所成的“发动机”

我们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和多元的诉求使得工作难度大、矛盾多。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勠力同心去做事,最重要的是寻找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共同的力量。凝聚这种力量的办法在哪里?得靠“有事商量着办”,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只要多听意见,坐在一起商量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共商可以聚智,集思广益方可扬长避短。在取得共识之后,就得靠撸起袖子一块儿加油干。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强,少了他人或团队的帮衬,也同样寸步难行,乃至一事无成。共建的动力从哪来?来自共享、共荣和共赢。凡事有利不可独吞、有福不可独享,否则就会失去人心。蛋糕做大了,就该人人有份。只有让大家都得到好处,看到希望,才能奠定大家一起干事的基础。

七、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成长进步的“通天桥”

古今中外,多少人一生与书为伴,在书海里泛舟,在书山上徜徉,从中增长知识、寻找真理、净化灵魂、陶冶性情、体味人生和感受乐趣。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读书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然而,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并非人人都深谙其中的门道。有的人读歪书、邪书,结果中毒中邪;有的人死读书,不会“跳”出书本看世界,结果读成了一个脱离实际、“百无一用”的书呆子;还有的人乱读书,零敲碎打、支离破碎或无所用心地读书,结果把书读浅了、读薄了,读出个“半桶水”,等等。读书要读好书,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简单地说,引导人成为好人,成为有用、有益、有价值的人的书就是好书。读好书,还得有好的方法。哲人告诉我们:“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把书读好、读活,好读书、读好书,也就读出了书卷气、书香味,也就读懂了大半人生。

八、专心、专注、专业是功业圆满的“绣花功”

天下之事作于细,这种细致得靠专心致志的意志力,靠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专业水准。专心、专注取决于心静,取决于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坐得住冷板凳的心境。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当下,人们很容易“开小差”,成“花脚猫”,很难聚神、聚力,事事显得焦虑,处处搞得着急,总是猴子屁股坐不住,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是干不好事、干不成事的。然而,也有的人一生只干一件事,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靠的就是内心的执着和坚定,靠的就是精细、精准和精致的功夫,靠的就是专心、专注和专一的劲儿。专心、专注精神的缺失,导致很多人专业素养缺乏、专业精神缺位、专业技能缺损,“后备箱”里没有“几把刷子”,只能“临时抱佛脚”。很多事情要干好,还得靠专业人士。靠着“绣花功”,练就“一口清”“活字典”,便能成为职场上的“香饽饽”。

九、寡欲、寡染、寡言是固本培元的“救生圈”

清初思想家颜元说:“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清心寡欲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炼。清心者能够做到寡欲,寡欲者可以带来清心,两者相辅相成。欲是焚身火,不遏可燎原。欲望太多、太强、太大,会让人心烦意乱,也会使人失身变节,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而突破底线、铤而走险。人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是欲望太盛、不知足惹来的,“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汉书·岑彭传》)俗话说“无欲则刚”,寡欲,可以让人活得轻松、自在而有尊严,甚至还可以让人健康长寿,正所谓“清心而寡欲,人之寿矣”。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于平淡和清静中坚持和把握。寡染就是慎交友,净化社交圈,守住“八小时之外”,特别是要谨防各色小人,去除那些“损友害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寡染则能 “不染色、不变色、无杂色”。寡言不是不发声,而是谨言慎言。《周易》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守住嘴才不惹祸。

十、慎初、慎微、慎独是洁身自好的“紧箍咒”

慎初,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道防线”,扼住苗头。“第一次”既是关口,也是缺口,是人的一种心理防线,一旦被打开或被突破,便会一泻千里,变得麻木和无所忌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慎微,就是小事不小视,小恶而不为,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一顿饭、一瓶酒、一盒茶,貌似小节,却会“温水煮青蛙”,日积月累毁了大节。慎独,就是一人独处时也能操行自守,谨慎自律。慎独检验一个人的修养,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和意志力。慎独以存志,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

(本文由《秘书工作》杂志提供,刊于2017年第7期,如需转载请与版权方联系)

(责编:曹淼、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