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 金鑫
2018年07月20日10:20 来源:红旗文稿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超出预期,赢得国际社会颇多好评,“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近期,西方一些智库学者,带着“有色眼镜”看“一带一路”,罔顾事实,接连发表了多篇所谓研究报告,诬称中国借“一带一路”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妄图抹黑“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当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等一些思潮正在泛起,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具有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1.从世界经济走势看,世界经济进入“平庸增长期”,“一带一路”可以带动欧亚非大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用“新平庸”一词来描述全球经济的发展现况和未来数年的增长前景。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缓慢曲折,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处于孕育阶段,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实质性突破,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为推动本国经济复苏,很多国家趋于内顾而不放眼全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没能实现普惠、均衡、包容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引发了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发展中国家,多年来被西方政府和跨国企业忽视、冷落,它们视“一带一路”为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随着中国倡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投资向这些发展中国家延伸,这些国家和民众将从中受益,“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实现欧亚非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建设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从国际机制的角度看,全球治理存在严重赤字,“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优化全球治理提供的可行方案。当前,经济“逆全球化”、区域合作“碎片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治理日益紧迫,一些国家国内问题国际化,现有国际机制应对乏力,国际体制变革艰难推进,动力衰减。全球性的治理机制建设滞后和狭隘的国家利益至上成为当前国际秩序演变的两大负面因素,发达国家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下降。G20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毕竟是应对危机的权宜安排,G20如何与现有国际机制并轨整合,增加有效性,尚无清晰路线图。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存在巨大利益冲突,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碰撞明显。国际汇率协商机制、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制衡机制、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机制等全球和地区治理问题,均需破题。在美国大搞“退出外交”、动辄对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退群”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近年来中国给世界贡献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扛起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大旗,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推动全球化2.0版本,成为全球化的维护者、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和全球发展的领导者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工业品出口国、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比以前更加具备推动国际秩序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条件和手段。“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创并一直在大力推动的国际合作机制,为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转型注入新动力。
3.从参与主体看,“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协调联动发展。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具有包容性,它注重与现有国际机制及各国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不预设前提条件,不追求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不寻求排他性的利益,倡导合作主体多样性和互补性,照顾各方舒适度和参与度。在国际层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均从各自功能定位出发,积极寻找与“一带一路”的契合点,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均将“一带一路”写入相关决议和发展议程。在区域层面,亚太经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东盟、欧盟等都将其互联互通蓝图和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在国别层面,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发展计划、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等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很多国家主动将自己国家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进行衔接。“一带一路”强调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合作产品的公益性,注重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架设桥梁,以合作促发展,以互通促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世界意义,旨在改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推动世界经济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4.从中国与世界关系来看,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很好地处理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坚持把开放包容作为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思路,坚持把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支持。中国通过拥抱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的庞大经济体量,正日渐转化为全球影响力,使得自身成为影响国际体系变迁的重大变量。通过“一带一路”,我们可以与周边国家一起,精心打造合作亮点、精准攻克发展难点,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可以吸引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在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让发达国家分享“一带一路”机遇,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可以助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工业化进程,巩固中非、中阿传统友谊。“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新举措,是中国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中国以主动作为应对挑战、以积极合作创造机遇、以互联互通突破瓶颈、以平等磋商寻找方案、以释放善意广交朋友的开放姿态。
总而言之,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某些西方智库所诬称的“地缘政治战略”,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不是为了谋求中国的“势力范围”,更不是为了输出“中国模式”。“一带一路”核心是“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关键是 “共”:共商、共建、共享。对于“一带一路”的功能不能“泛化”,它是经济合作倡议,主要聚焦两个方面: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国还提出愿同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指向的丝绸之路。明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华召开。“一带一路”已经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下一步要行稳致远、打造“升级版”,需要突出“共”字,讲好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新丝路故事”,挖掘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真实案例,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担当和时代价值,进而自觉参与,加强合作,共同做大世界经济“蛋糕”,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来源:《红旗文稿》2018年第14期)
相关专题 |
· 《红旗文稿》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