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泉
2018年10月18日14: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老子·道德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意指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所以不美妙动听;而溢美之辞,内容往往不真实,不可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给今人的启示是: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听信言,善于纳信言,虚心听取和接受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批评的意见。也只有能听信话,善纳信言,群众才能说真话,才敢建真言。如是,方能成就真事、实事。
听真话、纳信言,从批评的意见里吸取前行力量,是每个党员干部必备的品质。然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总是喜欢听那些赞扬的、歌功颂德的、甚至是一些“讨好”的所谓“美言”。一听到“美言”便面如春风、和颜悦色。而听到不同意见的真话,就感觉“刺耳”,便认为是揭短、丢丑、闹不团结,是对领导有意见,就怒火中烧、大发雷霆。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就专挑“好听”的说,或者充当“包打听”的角色,搞得大家有真话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工作氛围沉闷、压抑。
喜欢听美言是人之常情,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很多时候,好话都经过修饰和夸张,未必是真心话,很多还是场面上的奉承话,怀有利己目的讨好话。如果不加分辨地听取,不但看不清事物的本真,更容易导致骄傲自满、头脑发热、抉择错误,更容易蹈入“猎人”的“陷阱”。俗语云“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时候,有的问题自己是意识不到的,需要“旁观者”及时给予“信言”提醒,敲敲警钟、咬咬耳朵、扯扯衣袖、红红脸、出处汗,便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如是,便能够防止小错铸成大错,在小问题上栽大跟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无论是“信言”好听不好听,党员干部都要持“闻过则喜”的态度。其实,群众的意见更多的是善意,是希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真,它不是对我们工作的否定,而是前行的“风向标”。是故,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深刻道理,谨慎辨“信言”,勇敢听信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对“美言”有抵抗力、判别力,不被其所迷惑,并把信言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
重视听取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是我们干成事业的关键。从群众意见里,明辨工作得失、纠正工作偏差,才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是故,领导干部要带头从谏如流,把接受群众批评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气度、一种胸襟,敞开大门“迎谏”,伏下身子“求谏”,鼓励群众“进谏”,积极营造敢讲逆耳真话、敢提不同意见的良好氛围。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把工作交给群众评判,从群众“火辣辣”的话语里,从群众的关心、厚爱、善意里,体会工作的真味。
喜欢不喜欢信言,听不听得进信言,是党风、政风正否最有力的体现;代表着是否求真务实;代表着工作风气是否端正、干事氛围是否健康;折射的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涵养闻过则喜的品质,具备辨“美言”的能力,拒“美言”的觉悟,听信言的勇气,纳信言的魄力;善于从那些批评的甚至反对的真话中,明辨工作对错,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吸取前行的力量。只有敢于听信言、善于纳信言,才能干成真事、实事;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相关专题 |
· 网评精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