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在诱惑面前要有“画地为牢”的自觉

林伟

2018年10月24日15: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廉洁的注释是:“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历史上的悬鱼太守羊续、一钱太守刘宠、悬丝尚书山涛、驴车尚书戴敦元、半鸭知县于成龙、悬檄督抚张伯行等,之所以青史留名,皆因其能够廉洁自律、务实为民,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的警醒,有在诱惑面前“画地为牢”的自觉。

“画地为牢”这一成语,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后用来比喻只许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廉洁自律,说白了就是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给自己“画地为牢”,全方位管住自己,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拿自己的终身幸福做赌注,慎独慎微,“作茧自缚”,确保自己始终在防线内、底线内、红线内工作生活,从而达到“日月心中走,清白照一生”的境界。这种清廉的境界,历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从政美德和为官的品行操守,也是对为官从政者最基本的要求。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这是历史的结晶,是现实的归结。滋生腐败,最容易突破的就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固守的就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只有保持“画地为牢”的自觉,才能拉直廉洁自律这条底线,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在“宁可清贫自在,不可浊富多忧”中,平心静气,豁达乐观,始终保持正直的人品官德,保持崇高的气节操守,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小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诱惑面前,一身正气,坦荡为人,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精神素养,一种生活准则,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突破的就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缺失的就是这种“画地为牢”的自觉,导致他们背离道德、背离党性、背离做人做事的原则,在思想上无所顾忌、行为上放纵自我,从一顿饭、一个红包、一块手表等“小事”上,被打开了缺口,迷失在诱惑之中,结果一步走错步步错,最终坠入“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的悲惨境地,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路,警示深刻,教训惨痛。

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他还形象地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私心、私欲问题,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掩耳盗铃,不承认它,而是要把它控制在一个“度”之内。而对这个“度”的控制,就是“画地为牢”,在自律之上再加一把“锁”,把这个“度”标定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时时审视自己的初衷和内心,事事审视自己的言行,绝不能任意跨越这个“度”、突破这个“度”,真正做到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得意之时不忘形。

哲学上有个质量互变规律,质的飞跃来源于量的积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在诱惑面前保持“画地为牢”的自觉,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在法律约束下干工作、在制度笼子里办事情的习惯,在防微杜渐上不舍尺寸之功,严防政治上变质、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行为上失范,切实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防在“第一次”上犯错误、栽跟头。唯其如此,方能在诱惑面前“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守得住清白,守得住幸福,守得住人生。

(责编:任一林、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