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光明时评】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彰显创新创造活力

孙艳妮

2024年12月25日08:5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光明时评】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彰显创新创造活力

【光明时评】

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车轮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钢坯经过加热、成型、轧制、淬火等多道复杂环节后,变身成为车轮成品,在地铁、高铁列车等产品上使用,同时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条年产70万片车轮的生产线,却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足见其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之高。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太原重工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高水平代表。今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发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2家入选的企业中有13家来自中国。至此,全球榜单上的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比达42%。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快速增长,覆盖电子设备、消费品、风电等多个行业,显示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强劲活力与巨大潜力,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面临全球竞争、科技创新、供应链韧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推动智能化改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企业来说,这也是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以“灯塔工厂”为示范引领,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营造有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和产业环境,必将释放更多创新创造活力。

“灯塔工厂”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的领先,主要得益于其对先进技术的探索创新与广泛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更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发展“含绿量”和可持续性。要形成产业、行业合力,一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业数字底座、促进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发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前沿科技充分赋能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创新成果更好转化应用,为培育更多智能工厂乃至“灯塔工厂”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灯塔工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为“灯塔工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要培育更多传统产业“灯塔工厂”,有赖于更有利的政策牵引和支持,比如通过增强税收支持力度等措施,鼓励更多企业“智改数转”,坚定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再比如,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等方式,支持“灯塔工厂”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增强其服务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带动千行百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此外,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主体作用,推动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平台,充分释放“灯塔工厂”的辐射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促进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助力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此,方能更充分释放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双重优势,加强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促进更多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管理创新,进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据统计,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已培育打造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制定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50余项。今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相信,随着诸多举措的落地,将有更多智能制造的“弄潮儿”涌现出来。充分借鉴“灯塔工厂”的探索经验,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作者:孙艳妮,系西南政法大学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黄瑾、刘圆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