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人意志在重大決策中不太容易凌駕於集體意志之上。程序機制具體體現為一個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一道道構筑起來防止強化領導者個人意志凌駕於集體意志的“堤壩”。領導者的個人意志並不都是理性的,即使是理性的,其提出的決策也並不都是科學的,必須要得到集體意志的認同。而當個人意志凌駕於組織、集體意志之上,對事業造成的損害是無法估量的。所以,引入“票決”這一程序機制,可以達到個人意志服從集體意志的目的。
第二,在重大決策和干部人事決定中不太容易讓個人不良偏好和私人利益有機可乘。領導者的個人偏好雖然說與私人利益並不必然有關,但是與政治公正有關。而且領導者的偏好會影響到下屬的價值與行為取向,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當前黨內外的民主訴求不是尋求人人一票的“選舉民主”,而是不滿於在干部人事任用中任人唯親,搞“小圈子”,甚至提拔和重用道德品行和政治素質都有嚴重問題的人。政治不公平會嚴重影響黨內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使得正氣、敢於仗義執言的黨員干部為之寒心。因此,推進黨內程序民主可以成為糾正領導不當偏好的“導航儀”,並起到政治公正和引導下屬價值與行為取向的“並軌”作用。另外,領導者掌握著公共權力,公共權力是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工具。但是,領導者也有家庭、親戚和朋友,只是依靠個人的道德自覺,很難防范在行使公權力過程中為自身謀求私利,在公共項目中腐敗案件的高發和多發都反映了重大決策上程序民主的缺失。因此,通過引入程序機制防止公權力私用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第三,可以保障權力弱勢者的表達權。我們看到,少數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落馬同他長期個人專斷的作風有很大的關系,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同級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失去了話語權,不能、不想或者不敢充分發表自己的正當意見和觀點。不從黨的事業出發,違心地與主要領導人保持一致的背后反映了權力弱勢者的困境。這個困境反映了職務和權力的關系,職務高權力強勢,表達權也強勢﹔職務低權力弱勢,表達權也弱勢。違反這一“規則”的結果是職務和表達權將有可能一同失去。程序機制的作用在於程序與職務權力大小無關,隻與權利是否充分表達有關,它是對權利的保障和對權力的限制。
改革開放以來,黨內的政治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人們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就是制度規則的不斷建立和健全。當然,無論從制度規則的內容還是執行的情況都還有待改進和提高,這就需要加強程序民主建設。常聽到“走程序”的說法,“走程序”一詞的流行一方面反映了黨內政治生活中的制度規則越來越健全,民主的制度化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選舉代表、任用干部、決定重大事項都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規則進行規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在使用這些規則制度上還存在著形式主義。“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這是程序機制的頂層設計,有了這樣的政治規定,相信“走程序”的現象會大大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