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
“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深入進行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當代世界各國通行的民主主要有三種形式:競爭民主、協商民主和談判民主。競爭民主也叫選舉民主、票決民主,它出現的是非此即彼、我勝你敗,即“一方有得,另一方必有失”的結果。談判民主是利益各方為謀求利益,避免採取武力沖突而尋求和平解決的手段、方式,談判雙方由於既有矛盾又要合作,因而採取相互間退讓、妥協的辦法,取得“你我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的結果,它有利於促進利益平衡機制正常、有效運行,也有利於營造和諧環境。協商民主,也稱審議民主,主張在多元社會現實背景下,通過普通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問題相互交流、溝通,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因此,協商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其結果是“雙贏或共贏,利益最大化”。
執政黨與憲法和法律之間的關系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涉及到如何正確看待、處理執政黨與憲法和法律二者之間關系的重大問題。在現實中,一些黨政官員經常受困於這個話題,“是黨大?還是法大?”在他們看來,總應該說黨比法大而總不能說法比黨大吧。因此,他們把黨委或一把手的決定、意見,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這樣的理解和做法,當然是大錯特錯。黨是偉大的,一方面鮮明地表現在“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沒有黨的領導,憲法和法律就難以產生;另一方面也鮮明地表現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要遵守憲法和法律,帶頭認真執行,這正如黨在人民面前“俯首甘為孺子牛”並不說明黨是渺小的而恰恰是謙遜的、偉大的。
服務型政府的四條標准
“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自從2004年中央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以來,國內學術界一直在探討什麼是服務型政府,衡量它的標准有哪些。現在看來,服務型政府就是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指導,以公民利益為本位,以公共需求為尺度,把公共服務職能作為主要的或核心的職能,盡最大可能地、公正、有效地為公民提供滿意的、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這些要求來衡量,服務型政府要講四條標准,這就是這次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職能科學,就是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職能科學地定位於行使公共權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結構優化,就是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解決機構臃腫、管理分散、權力交叉、職責不清的問題,科學設置和規定政府機構及職責權限;廉潔高效,就是反腐倡廉守清明,勤政為民高效率;人民滿意,就是要進行民意測評和滿意度調查,經受人民的檢驗,得到人民的肯定。
分權思想和分權主張
“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這是為了解決我國的權力結構不合理、權力配置不科學、導致權力過分集中以致於失去制約監督而提出來的正確對策,是在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上明確闡述了分權思想和分權主張。一個權力組織和機構,絕不可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這“三權”集於一身,一定要把“三權”分開。把“三權”集於一身,正是現存權力結構的根本弊端,出現權力“巨無霸”,發生監督“真空機”。把“三權”分開,例如把決策權和執行權分開,就是為了避免決策時考慮執行會不會有好處或者難處,隻做出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決策;把決策權和監督權分開、執行權和監督權分開,就是為了避免決策和執行的過程逃離監督。
權力運行要公開化、規范化
“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提出權力運行要公開化、規范化,抓住了權力運行良善、協調的兩個關鍵問題,就是要求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公開透明,二是規范有序。列寧早就指出,實行民主的前提是公開性,他說:“‘廣泛民主原則’要包含以下兩個必要條件:第一,完全的公開性;第二,一切職務經過公開選舉。沒有公開性來談民主制是很可笑的。”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也指出,開放社會就是打破封閉,實行開放也即實行公開。在開放社會中,政治權力向人民開放、公開,這就使極權專制無處藏匿,所以它是極權專制的死敵。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