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增進人民健康為宗旨加強衛生事業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工作。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12年,國務院先后印發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論述,明確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主要方針。
(一)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
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基礎。在國際上,通常把反映居民健康狀況的人均預期壽命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的核心指標,把消除重大疾病危險作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從國內看,人民群眾吃穿用問題基本解決后,對健康指標的要求、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期待越來越高。還要看到,我國人口多、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提高醫藥衛生事業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有效性,解決好廣大群眾的健康問題。因此,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推動發展,都要始終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
(二)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重要方針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增長,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也存在較大的社會風險,直接影響群眾小康生活的實現,這就需要堅持預防為主,更加重視疾病防治。同時,我國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城鎮常住人口中也有不少農民工和農村戶籍居民,而這部分群眾恰恰處於醫療衛生服務的薄弱環節,這就需要堅持以農村為重點,切實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此外,中醫藥具有“治未病”和“簡、便、驗、廉”的特色與優勢,在群眾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堅持中西醫並重,更好地維護群眾健康。要以深化改革為抓手,調整和優化衛生資源結構,強化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重視培養國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職工健康權益,增進人民身心健康。
(三)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
樹立這一核心理念,是維護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揭示了衛生發展的規律和本質要求。基本醫療衛生,主要包括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常見病和多發病等基本醫療服務、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一種由政府統一組織、個人適當投入、向全體居民公平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健康保障制度安排。建立這一制度,體現了基本醫療衛生作為公共產品的性質,有利於解決城鄉和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不均衡、政府對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投入不足等問題。在深化醫改中,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健全制度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參與,為逐步實現病有所醫打下制度基礎。
(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較低,按每人每天1美元的標准衡量還有1.2億多扶貧對象。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必須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做起。保基本,就是要著眼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廣大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合理確定保障標准,有效提供保障服務,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實現廣覆蓋、可持續。強基層,就是要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把服務的重點放在基層,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引導基層機構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服務關系,使基層機構成為群眾就醫的首選。建機制,就是要建立起既體現公益性、能夠增強服務能力,又有利於提高服務效率的醫療衛生體制機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公平和效率、激勵和約束等關系,為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保障。發展衛生事業,還需要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領域。基本醫療衛生的職責由政府履行,或由政府向市場購買部分服務﹔非基本醫療主要交給社會去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選擇性的、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更好地適應患者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