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實踐特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色
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杜鳳英
十八大報告強調:“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學習過程中筆者體會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實踐特色,就是在實踐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概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靠“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是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總結以往封閉僵化、照抄照搬的歷史教訓以及改革開放的最初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來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我們隻能立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在艱辛探索中開拓前進。所以說,在實踐中所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的集中體現。
實踐特色,就是勇於在實踐中探索,堅持在實踐中檢驗,推動在實踐中發展。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從我國社會主義還比較貧窮這個實際出發,敏銳地意識到:“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
社會主義。”經過十幾年的思考和實踐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可以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源泉。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帶領人民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入新世紀后,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所有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境界。
實踐特色,就是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的來源是實踐,認識的標准是實踐,認識的動力是實踐,認識的目的也是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的意志、願望、要求和實踐,反映著社會發展趨向,體現著社會發展規律。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一再表明,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最基本的源泉,是我們開辟社會主義新道路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