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使中國迅速加入世界現代化進程。但是,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幅員遼闊、貧窮落后的國家,如何在新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必然是新的歷史抉擇。世界的變化、中國的特殊國情、我們的發展價值觀都決定了中國無法重走西方的老路﹔中國隻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中國特殊國情出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走科學發展的自覺之路。
首先從后發現代化的國際環境看:與現代化先行國家相比,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和條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在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西方國家在近200年的發展中利用其先行優勢掠奪了全球資源以支撐不足6億人口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而當我們走向發展“高速公路”時,先行發達國家已經把地球資源消耗得差不多了,把地球生態環境破壞得差不多了﹔加上今天駛上發展“高速公路”的新興國家人口高達三四十億,如果大家都涌上西方發展老路,地球必將不堪重荷。從發展的結果看,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雖然創造了發達的生產力和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卻激化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心靈的矛盾,這些危機正在導致人類文明面臨崩潰。我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必須清醒判斷國際發展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特別是要清醒反思西方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的歷史局限性和不可持續性,創新我們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方式。
其次從中國特殊國情看:一是文化悠久,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現代化進程﹔二是人口眾多,是一個擁有世界21%人口,人力資本不發達的人口大國﹔三是人均資源貧困,我們要用佔世界不到7%的土地和不足世界人均一半的資源養活佔世界21%的龐大人口﹔四是相對貧窮落后。雖然30多年改革開放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000多美元,但仍處於相對貧窮落后,要真正解決人民的溫飽,全面實現小康,走上富裕富強之道,壓力巨大。同時,中國在獨特的發展歷史中在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國情,也擁有自身的特殊優勢,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的重要指導思想,始終把人民視作歷史的主體、主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讓每個人自由全面地發展﹔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本身,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推動發展﹔發展要遵循歷史唯物主義,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在客觀規律基礎上,努力從自在的發展走向自覺的發展,不斷實現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發展必須要充分協調自然、經濟、社會、政治和人的關系,以及過去、今天、未來的關系,必須保障經濟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無疑,科學發展觀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發展和完善。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意義看: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特別是在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必須推動全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革命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中國率先確立科學發展理念與戰略,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將為人類解決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范式,開拓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新境界。同時,中華民族不僅需要國家實力的全面提升,更需要在人類文明發展思想和發展范式創新的領先,才能真正實現偉大復興。
從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教訓看:科學發展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釋放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同時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有限資源的大規模消耗,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社會矛盾的蔓延和深化,人文精神的消退,等等。經驗教訓促使我們反思,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發展,要怎樣去發展。特別是我國的發展正處在關鍵的歷史轉折點,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挑戰。
從人類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願望看:科學發展觀無論從其價值理性取向或科學理性取向看,都是最符合人類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願望的。可以說,在21世紀,隻有科學發展,才能實現人類文明的持續進步,才能實現中國人民的長久利益和根本利益。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