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鮮明特色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集中體現在它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制度模式,歸根到底由這個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所決定,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鞋子是否合腳,隻有穿鞋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樣,也是黨和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奮斗、創造、積累的。這樣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充滿生命力的制度體系,同樣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
這個制度始終堅持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的有機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體現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性質,體現了我國單一制形式的國家結構,也體現了國家層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的有機結合。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人民通過普遍的民主選舉產生自己的代表,人大及其常委會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各級人大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因而既能普遍反映人民的呼聲和要求,又能有效支持和監督各級國家機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既實現了廣泛的民主參與,又有利於集中統一、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既健全了民主制度,又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証了各民族無論大小都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權益,從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由農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區居民自治、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構成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支持下,在城鄉基層單位和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最直接和最具體的體現。
這個制度始終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的有機結合。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積極推進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有效發揮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還建立了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對於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起到了根本意義上的鼓舞、激勵和保障作用。
這個制度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到2010年底,已形成一個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不但為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確保國家一切權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確保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各民族大團結,確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確保國家永遠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奮勇前進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也使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都能夠有法可依。可以說,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意志,為更好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強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這個制度始終堅持制度繼承性和制度創新性的有機結合。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上體現得是最為充分的。一方面,我們黨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新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創立了一整套立足國情、趕上時代、與時俱進的理論、路線,並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建立了不少新的章程﹔另一方面,也科學繼承了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奮斗、創造中積累的積極成果,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在這種繼承性的和創新性的有機結合中不斷健全和完善起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鄧小平同志1992年在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們黨清醒地意識到,在同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對應的各項操作層面的制度建設上,制度創新滯后、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還亟待解決。因此,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既毫不動搖堅持又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和各方面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適時轉化為制度創新成果,同時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章程、政策及時上升為法律,從而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報告向國人、世人昭告:“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因為,“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