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十八大報告包括黨章修改中對改革開放的強調讓人印象深刻,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對改革開放作了明確宣示,這都讓人充滿期待。您的第五個體會是什麼?
李景田:第五個體會是:“兩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狀態。
記者:胡錦濤同志對“兩個務必”的強調讓人記憶猶新。
李景田: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結尾處,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同志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真的很有針對性。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國家安定、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古人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於一個人來講是這樣,對於一朝一國來說,也莫不如此。
這裡我再舉幾個我國歷史上由於沒有憂患意識,由於驕傲而迅速亡國的例子。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全國的封建帝王,滅六國、平天下、設州縣,政績顯赫。他所建立的封建統治方法延續了許多年,他之所以給自己起名叫“始皇帝”,是想把他的帝業傳萬代的。但他后來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弄得民怨沸騰,傳到他兒子胡亥那輩,秦朝就二世而亡了。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他建立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行政管理框架,一直到現在還用著。隋煬帝從他父親隋文帝手中接掌皇位時,全國的經濟實力是比較強的。他開始也想有所作為,重建西域交通,修馳道,筑長城,開通大運河,對維護國家安全和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是有積極作用的。他創建的科舉制度也延續了近1300年,直到封建社會后期才把它廢除了。但是,他役使民力過度,苛政猛於虎,加之他窮奢極欲,縱情聲色,造成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而起,最后被迫自縊於江都,隋朝也是二世而亡。清朝之前是明朝,在明清之間還有一個短命的王朝——大順朝,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建立了大順政權。李自成1644年打進北京,但他驕傲自滿,特別是身邊的將領牛金星、劉宗敏等追求享受,燒殺搶掠,忘記了吳三桂這股勢力,特別是忽視了屯兵在山海關外的清兵。當時比較清醒的是李岩,但這時李自成不信任他了。結果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0多天就被趕了出去。不長時間,大順朝也就滅亡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對此有深刻的描述和評價,發人深思。毛澤東曾指示把這篇文章印成延安整風文件進行學習。有趣的是,在這三個短命的王朝之后,出現了三個盛世:漢朝統治者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出現了文景之治﹔唐朝統治者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出現了貞觀之治﹔清初的統治者吸取了明朝失敗特別是大順朝在北京的教訓,出現了康乾盛世。三個短命王朝之后相繼出現三個盛世。一個東西反復出現,那它后面一定有規律在起作用。這個規律就是謙虛就興旺發達,驕傲就招致失敗。
記者:歷史的規律如此昭然,真是教訓深刻、發人深省啊。
李景田:所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才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防止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的滋長。誰驕傲誰失敗,這就是規律。誰違背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記者: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時代不同了,社會體制也不一樣,但不管什麼樣的時代和體制環境,都要戒驕戒躁。
李景田:是這樣,而且我們現在更要戒驕戒躁。雖然我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我們面前的任務更為艱巨。世界的事情是復雜的、多變的。在前進的道路上,可以預見的和不可能預見的困難、矛盾、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因而,領導偉大事業的領導者們的憂患意識,至關重要。黨的十六大以后,在“風景這邊獨好”的廣泛贊譽下,胡錦濤總書記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上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提醒全黨戒驕戒躁、保持清醒頭腦。在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說:“黨領導人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這充分顯示出黨中央十分理智,十分清醒,實在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