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培育良好社會心態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01月22日09:1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社會心態的分化和多樣化構成了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必須面對的基本狀況,為此,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弘揚主流社會價值觀念。主流社會價值觀念是社會思想道德觀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參照系統,有了這個參照系統,社會成員都可以在對照中覺察和體悟自身思想行為的正當性與道義性,從而形成共同的價值共識和心理認同。弘揚主流社會價值觀念,是提升社會總體思想道德水平、引領社會思想行為發展方向的主要途徑。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的倡導和建設。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應當既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又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在當代中國,凡屬真善美的事物,都應當得到弘揚﹔凡屬假惡丑的事物,都應當進行貶斥。

  引導形成合理社會期待。對當下和未來抱有美好希望,是一個社會形成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心理狀態的重要基礎。但是,由於社會現實的局限,所有的社會群體和個人不可能都抱有同樣的希望,這些希望也不可能同等地得以實現。因此,引導形成合理的社會期待至關重要。每一個群體和個人,從自身的現實條件、未來現實可能出發,合理設定奮斗目標,合理採取實現手段,合理享受努力成果,合理援引評價標准,是一個社會形成良好心態的現實基礎。當前,人們在追求物質需要的同時,文化需要也日益高漲﹔在勤奮努力地創造富足生活的同時,也在積極熱情地追求幸福生活。要引導人們從現實可能性出發,形成合理的對於自己、對於他人、對於社會、對於國家的期待。

  鼓勵公民進行社會參與。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參與,是消除公民在人際關系上的疏離感、隔膜感和拒斥感,促進公民形成較強社會責任感、社會認同感和社會成就感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公民的可利用時間、可支配財力和可採取方式日漸豐富多樣,社會參與意願也明顯增強。要順應這一重大社會變遷,健全完善各種措施機制,鼓勵廣大公民在工作之余把剩余時間精力投入到社會救助、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公共生活之中,為他們進行社會參與創造必要條件、便利條件。一方面,廣大公民可以從這些社會參與中獲得一定程度的社會榮譽感,增強自尊自信,另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社會參與,廣大公民也能夠獲得對社會現實狀況的深刻體認和感悟,從而形成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態。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