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通:發展環保生產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張通
2013年01月28日13:34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法律規章和標准體系。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訂法律和各地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境法律﹔制定專門的輻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出台環境風險防范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加強環境監測管理、推行生態補償、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等政府規章或規范性文件,推動各地方政府制定流域性、區域性地方行業污染物排放標准。建立有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法規規章和標准體系,為環境保護提供更加完備、有效的法制保障。二是完善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政策。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資源環境經濟配套政策。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嚴格落實燃煤電廠煙氣脫硫電價政策,制定脫硝電價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余熱發電和垃圾焚燒發電實行優先上網等政策支持。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實行差別電價,對污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和垃圾處理設施等鼓勵類企業實行政策優惠。三是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推行排污許可証制度,加強排污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完善排污權初始分配、競價交易和市場流通機制,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工作。加快建立國家排污權交易中心。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排污權交易監管。加快排污權交易支撐體系建設。四是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擴大生態補償范圍。加大對生態補償的財政投入,探索轉移支付、對口支援、專項補貼、生態移民、異地開發等多樣化的生態補償方式,逐步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和流域水環境保護領域實行生態補償。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修復。
        (作者系湖北省副省長)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