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新一屆中央政治委員中,除了都有大學以上學歷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新特點:他們中的多數初始工作是在基層,並從事過體力勞動。在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中,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同志曾較長時間在農村勞動(知青),劉雲山同志在農村勞動鍛煉,張高麗同志當過工人。在其他政治局委員中,也大多數起自基層。除了農村知青、工人、戰士外,還有水手、牧工、倉庫管理員等,從事過體力勞動,都有過同基層草根群體長時間零距離接觸的寶貴經歷,用舊社會流行的說法是“出身微賤”。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伊始便推出親民愛民的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筆者認為,這與上述基層經歷有著必然聯系。這對人們特別是知識青年有著頗深的啟迪。
基層經歷對提高從政者的執政能力和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南北朝時有人說,人生如食甘蔗,先從不甜部位食起,才能“漸入佳境”。從政者青年時期有過在最基層從事艱苦工作和勞動的經歷,有利於了解社會和民生,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磨煉一個人的意志,砥礪節操,對於一生的成長和進步有著重要作用,對於鑄就一個人吃苦耐勞的堅強性格和抵御困難風險的氣質很有益處。
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軻列舉過一連串人物——舜、傅說、膠鬲、管仲、百裡奚、孫叔敖6位首領或宰輔,他們皆出身於基層第一線,都從事過體力勞動,如“畎畝”(類似農村知青)、“版筑”(建筑工)和“市”,有的在邊遠地區(“海”和“魚鹽”)的艱苦環境。孟子由此得出歷史性的結論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修養》中重點引述了孟子的這一結論,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孟子由此發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千古經典論斷。古今無數事實表明,有過在基層吃苦受累的經歷,對於未來將承擔“大任”的人知曉民情、社情和國情,樹立正確的憂患安樂理念,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大有裨益。戰國晚期政治家韓非極力主張,“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即高官應來自基層。今日有知識的青年人初始工作和生活在基層,密切接觸基層百姓,有利於了解百姓所思所盼所想,知曉百姓心聲呼聲,知曉民間疾苦,對於以后步入政界,樹立愛民親民觀念,筑牢宗旨意識根基,備加珍惜物力財力,將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人們都看到,一大批當年的知青在各級領導崗位上建功立業,功績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