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中國夢”有著鮮明的特點:
其一是追夢的人多。中國今天的人口有13億多,社會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的過程中。如果社會一潭死水,缺乏生氣,追夢的人就會少。在社會發生變革的時候,人們看到了自己可能發展的空間,追夢的人數就會大大增多。改革開放以來,大約有3億農民工進城。對於有著濃厚鄉土情結的中國人來說,農民要離開土地、離開家庭,決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但是,3億人最終下定決心進城了,那麼,這其中一定是有夢想在支撐他們。也恰恰是這3億進城的農民工,給城市帶來了巨大變化,給整個中國帶來了巨大變化,這顯示了“中國夢”的威力。
其二是夢想的內涵深。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但是,在近代,中國落伍了,經受了長期的屈辱。這段曲折的歷史,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在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有特別強大的動力,深知自己是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這種強大的動力,會促使人們對於夢想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於夢想的把握更加准確,對於夢想的追求更加堅定。
中國今天的現實告訴我們,開展“夢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以中國的孩童教育為例,如今許多家長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他們認為自己一輩子不是很成功,於是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給他們施加壓力——除去學校教育外,家長們還把子女送去上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奧數班,搞得孩子們疲勞不堪,厭倦學習。他們的目標是要讓子女要麼做大官,要麼發大財。但誰都懂得,做大官、發大財的人是少而又少的,把千軍萬馬都趕到這條羊腸小道上去,其后果隻能是使希望落空,這樣的“夢想”是決然不可取的,需要花大氣力進行糾偏。
事實上,“中國夢”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中國夢”。因為我們從事的現代化事業,是一項極為宏偉的事業,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我希望媒體把各行各業做得好的人都能報道出來,讓大家看到,這些人活得很充實,也活得很瀟洒。當這些人老了的時候,回首往事,他們會覺得無怨無悔,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世界。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多麼需要這樣的人啊!所以說,中國人需要“中國夢”,“中國夢”有助於解決前面講到的三大危機,有助於使人們更加友善,社會更加和諧。
不僅中國人需要“中國夢”,放眼全球,世界也需要“中國夢”。毋庸諱言,中國的崛起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擔心、憂慮,乃至恐懼。因為中國的塊頭太大了,他們不知道中國強大起來會干什麼事情。如果我們通過各種傳播手段,讓世界了解一個個中國人關於“中國夢”的真實故事,那將會很受歡迎,因為人類的夢想總是相通的,讓世界了解“中國夢”,可以減少中國崛起的阻力,加深世界對一個真實中國的了解。這一點得到過深刻印証:我在外交學院期間曾會見過基辛格公司總經理拉莫先生,向他介紹了三屆“中國夢與和諧世界研討會”的事,他聽了之后十分贊賞。后來他在美國《新聞周刊》上撰寫的文章中,專門提到了這個事情。
說“中國夢”是世界的需要,還因為中國人做“中國夢”不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而是與世界一道共同追夢,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兩個關鍵詞絕非偶然。中國曾經是在人類歷史上領先過一千多年的國家,為什麼后來落后了?正如小平同志總結的:“封閉導致了落后。”要趕超發達國家就必須開放,必須學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必須開展國際合作。改革開放以來,有多少外國人來到中國,又有多少中國人走出國門,他們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其中很多人取得了成功。而在30多年的大發展過程中,中國的經濟增長也使許多與我們合作的國家廣為受益,可以說,這是獲益於對夢想的共享。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仍在持續,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會有力地拉動世界經濟,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因此我們說,讓世界了解“中國夢”,使世界共享“中國夢”的輝煌成果,在今天有著特別積極的意義。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承擔者、外交學院原院長 吳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