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周曉虹:探尋社會建設的中國道路
周曉虹
2013年02月19日10:32   來源:紅旗文摘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再來看中國社會建設的瓶頸問題,這是我們當今應該把握的核心。現階段中國社會建設的瓶頸,就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依舊剛性十足的社會體制。所謂“社會體制”,指的是“社會領域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結構和樣式,即在特定的國家或地區內反映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職能,體現中央、地方各層級政府事權、財權責任,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解決社會問題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機制與制度的結構和樣式”。我之所以會將社會體制作為推動中國社會建設的瓶頸,基本的考慮是:

(1)從根本上說,一個社會的體制決定了這個社會的構成性原則,它從本源上制約了一個社會的發展限度與績效。因此,體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標志之一,沒有合理與完善的社會體制,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推進社會建設。

(2)中國現行的社會體制是中國六十多年來社會主義實踐的結果,它與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也受制於包括政治體制在內的其他各類體制。這一社會體制既具有社會動員和社會控制能力強的特點,因此在應對突發事件、重大事件時具有較為鮮明的效率(這也是人們常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所謂優越之處,在抵御“汶川地震”和主辦“奧運會”時都顯示了它的威力)﹔但這一體制在賦予國家和政府巨大權力的同時,限制了社會的生存和行動空間,也必然帶來了底層活力不足、封閉性強等弱點。

(3)因為中國現行的社會體制尚未能很好地處理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二元結構,而這些二元結構恰好構成了社會不和諧的問題所在。其實,說社會體制是社會建設的瓶頸,歸根結底是因為:一方面,正是這些體制弊端阻礙了社會建設向前推進,成了中國實現建設和諧社會這場偉大戰役的攻堅戰﹔另一方面,則是指這些體制弊端所具有的剛性特點帶來了攻堅的難度。

尋找社會建設的中國道路,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依據中國國情和現實的社會狀況,著力解決社會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同時努力突破影響社會建設順利推進的制度瓶頸。就解決社會建設中的重點問題即“民生”問題而言,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六項基本內容——優先發展教育,實施擴大就業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社會管理等,而諸多民生問題中最為突出的矛盾恐怕就是收入分配問題。正是因為收入分配的差距太大,才使得低收入階層無法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無法做到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也才使得整個社會同舟共濟、和睦相處變得困難起來。而就突破影響社會建設順利推進的瓶頸而言,最根本的應該是“推進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具體說來就是“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在這裡,強調黨和政府在社會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既是基於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這一現實,也是為了表明一如黨和政府有責任推動經濟發展一樣,也有責任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就像鄭永年所說:“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是出於國家策劃。同樣的,解決由市場經濟引出的各種問題也應是國家的任務。”如果真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那就能夠打破社會建設的體制性瓶頸,真正克服當代中國社會建設中的公共性困境,建設一種和諧而有活力的現代社會。

(作者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

(摘自《學術月刊》2012年第9期)

來源:《紅旗文摘》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