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公平
英國政府著力構建政府、社區、幼兒園、家庭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注重學校和家庭、社區的聯系。在2007年英國的中小學教育改革中,將原來的教育部,即教育和技能部重組並拆分成為兩個部:兒童、中小學部和家庭部,由此將影響兒童和青少年各方面的政策整合在一起。新部門在英國國民教育方面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積極推動與兒童及青少年有關的政策,並協調、領導政府在青少年及家庭政策方面的工作。
不斷完善基礎教育撥款制度。從2003─2004財政年開始,使用新的教育撥款分配公式,在每個計算公式中加入了包含特殊教育需要指標,並且為那些根據相關規定經過地方教育局認定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列出一個符合公式,以反映出這些學生的特殊需要。注重教育撥款信息的公開和透明,讓大眾了解到撥款是如何進行的,為什麼不同的學校會收到不同的撥款。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利於社會大眾對教育資源使用的公平和效率進行監督。
結果公平
英國政府實行教育補償機制,更加關注弱勢和特殊群體。為確保每一個孩子能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權,每一個孩子的潛力能得到充分發展,政府提供大量資金改善殘障兒童的服務設施,擴大家庭基金的資助范圍,對殘障兒童家庭的資助年齡延長到18歲。在學校,為每一個殘障學生配備一名教師,實行一對一的全程教育,設置“學校支持與輔導中心”,“學生溫暖室”,經常對有學習障礙、健康缺陷、心理疾病和家庭問題的孩子做專門的輔導與關懷。另外,政府鼓勵更多優秀教師到具有挑戰性的特殊學校工作,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並為此配備專項經費,同時,制定一項針對弱勢群體子女的教育幫扶計劃,使27萬低收入家庭獲得免費的筆記本電腦和寬帶接入服務。
針對少數民族孩子,在保証其充分融入英國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保持其民族文化根源,聘用專門的老師或設置專門的學校來教授他們本民族的文化、語言、歷史。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倫敦市中心一個叫理查德?考伯德的學校,這是一個特殊的學校,在這裡上學的孩子都是來自索馬裡、阿富汗、津巴布韋等戰后國家的難民兒童,這個學校的孩子們一共說著27種語言,並且35%的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需求,但在這裡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尊重,都可以習得本民族的文化和語言。就是這樣一個多元的學校,在其秉承的“愛、尊重、成功”的治學理念下,在2009年,被英國政府評為全國最有成長的20所學校之一。
注重教學質量,推行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標准。從2006年開始,英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增值性評價模式,不再以“及格率”、“升學率”來評價教學質量,而是評估某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某一段時間內與另外一些學校的相似的學生群體相比,所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教育質量較高的學校是指在那裡的學生學習進步的幅度超過其他學校的平均水平。這種新評價模式相較於以往更客觀、科學,更注重每個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教育資源在學校內和學校間的合理配置,使得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是優等生、尖子生)都能受到學校重視,潛力得以充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