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自此,年僅22歲的雷鋒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心中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偶像。50年后,許多青年仍然把“同齡人”——雷鋒作為思想觀念的向導,把弘揚雷鋒精神作為衡量自身行為的標尺,這表明“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仍然具有巨大感召力,表明雷鋒精神依然具有橫貫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弘揚雷鋒精神是當代青年篤化理想提升信念的客觀需要
一般而言,理想信念大都與青春結伴而行,大都與青年如影隨形。雷鋒秉持理想信念的方式也許有些不合時宜,但雷鋒恪守的理想信念對當今青年而言卻永不過時。“忠於黨、永遠聽黨的話”是雷鋒的政治信條,也是雷鋒精神的核心要素,更是雷鋒精神的內在規定性。雷鋒在其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書寫了平凡而壯麗的人生輝煌,成為踐行理想信念的劃時代典范。從解放前一無所有的孤兒到解放后新社會的主人,雷鋒始終對給予他一切的黨心存感激、心懷感恩,並由此樹立了一心為黨為國的堅定政治信念。正是基於這種朴素的感情,雷鋒時刻把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盡心竭力地耕耘,默默無聲地勞作,以真誠無私的奉獻,實現著自己對黨的庄重承諾,成為一個高尚的理想殉道者。
信仰作為一種價值追求,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寓所。德國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過:“如果我確實得到拯救的話,我說需要的是肯定,這種肯定就是信仰。信仰是我的心靈、我的靈魂所需要的”。作為理想大廈的精神支撐,信仰是包括青年在內的一切社會成員都必須永遠正視的根本命題。當前眾多青年學生信仰動搖、信念缺失,主要是在西方價值觀和市場經濟負面效應驅使下放棄了對信仰的認同和堅守,逐漸“遠離崇高”,不再追求宏大的精神目標。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信仰的本質在於強調個體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追求一種精神的不朽和永恆。這種追求能否達到不朽和永恆,關鍵看其能否為社會進步和文明演進貢獻智慧和力量。與雷鋒生活的革命熱情高昂的火熱年代不同,我國目前正處於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社會轉型階段,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當代青年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和多樣化,亟須一種具有歷史穿透力和現實輻射力的精神進行矯正、規制、整合和引領。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道德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價值觀的綜合體,浸潤著優質的道德基因,充盈著高潔的人文情懷,涵納著人類社會主流價值取向,代表著體現人類終極關懷的文化價值理念,無論在和平時期建設年代還是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都具有頤養情操、滋潤精神、提振信念、砥礪信仰的功能。
雷鋒作為一個立場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始終秉持忠貞信仰和忠誠信念。他曾經說過:“我覺得人生在世,隻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這是雷鋒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簡潔而明確的表達。正是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引領下,雷鋒全身心地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以超越自我的有限性獲得了生命價值的無限性。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對黨員干部提出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當代青年應該恪守的政治信條。弘揚雷鋒精神,要求青年應像雷鋒那樣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統領思想觀念,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