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文明”這一字眼先后出現30余次。關於“文明”的論述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立意高遠,准確地揭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繼承傳統文明成果、創造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明的現實需要與美好前景,發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動員令。
一、十八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新概括
文明一詞有多種含義,既可以指個人或群體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狀態,也可指國家和社會進步發達的程度。多數情況下,文明主要是對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征的綜合,表示社會某個方面或整體性的進步和發展的狀態。當代中國所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其目的就在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得來的成果自然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組成部分。由於當代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明,是處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逐漸接近社會主義本質的文明。
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創生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事實上開辟了社會主義文明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致力於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對社會主義文明的認識也日漸清晰、愈加准確和豐富,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遠大圖景。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文明的論述,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探索社會主義文明道路的集中概括,是對文明建設任務、成果與經驗的基本總結,揭示的也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新意涵。報告中屢屢出現的關於文明的表述可以用“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種價值”“一條道路”來加以概括。
具體而言:第一,“一個時代”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在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上,報告突出了生態文明,強調不僅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不僅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而且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與此前已經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一起形成了經濟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開啟了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第二,“一個國家”就是文明國家。在文明建設的實踐要求上,報告提出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通過開展廣泛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僅提高公民文明素質,而且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不僅建設政治文明,而且推進法治文明、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通過文明的全面發展和文明建設的全面鋪開來書寫新文明,建設文明國家﹔第三,“一種價值”就是文明的價值。在文明建設的內在原則上,報告把文明作為社會主義價值觀之一,並與經濟上的富強、政治上的民主、社會上的和諧相提並論。這不僅意味著要在文化層面上培育文明,而且意味著必須將文明作為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自然生態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尺度,作為社會主義發展進步的基本目標和價值標准﹔第四,“一條道路”就是文明發展道路。在文明建設的道路選擇上,報告把中國的文明歷史、優秀傳統與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聯系起來,提出了一個把自然界、人與社會的發展統一起來的、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把文明與時代、國家、價值和道路聯系起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於文明的新認識,這種新認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納入到了文明的系統結構和實踐框架中,是對文明建設的社會方位、時代任務、國家戰略和價值選擇做出的科學判斷。可以認為,十八大報告對於文明的論述以及對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設計,展示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嶄新的文明觀。這一新文明觀的提出既繼承了傳統文明觀注重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穩定程度的優點,又創造性地發展了文明的評價維度和實踐范圍,豐富了文明建設的內涵,拓展了文明存在和生長的空間,因此也開啟了培育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