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傅佩榮:如何提升哲學素養
傅佩榮
2013年03月06日14:43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確立價值取向  
  “取向”的英文是 orientation,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或為人處世的風格,不過,經由學習與成長,我們可以進行修正及調整(定位),然后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方向),這就叫作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舉例來說,柏拉圖年輕的時候是一位文藝青年,喜歡作詩,並且寫過希臘悲劇。他二十歲時遇到蘇格拉底,聽到蘇格拉底的一段話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寫的詩和劇本全部燒掉,因為他發現了自己應該走的路,並選擇終身奉獻於哲學思考的世界。
  每個人都必須作選擇,那是對自己人生的期許。不過,許多年輕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跟偶像交換生命,相信如果自己是某某人,就會死而無憾,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問題。
  西方有一句話說:“仆人眼中沒有偉人。”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司機眼中沒有偉人”。如果你是美國總統的司機,就不會覺得他特別偉大,因為你看到了他平凡的一面,甚至是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久而久之當你看到總統受到萬人歡呼時,心裡可能會偷笑:“總統也沒什麼了不起嘛!”的確,總統本來就沒什麼了不起,他隻不過是被現實社會的價值觀塑造成很了不起的樣子。事實上,真正的偉人不是要讓別人歡呼,而是要讓自己滿意。
  所以,每個人必須了解自己對人生的期許,找到自己的價值取向,而非一味地把他人的價值觀加諸自己身上。
  既然人生是一個不斷作選擇的過程,那麼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往哪裡走?開始的時候也許需要設定一個偶像。很多人覺得青少年崇拜偶像並非好事,其實未必如此。一個人會崇拜什麼樣的偶像,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反映出他內心的一種需求。思考社會上各種事情時,不能光看表面,還必須自己衡量、判斷,試著從其中的某個角度,掌握某些因素。借由這種方式,可以進行自我訓練。
  價值取向既然是一種選擇,就一定要有所取舍,亦即,如果我選擇了某些價值,那麼勢必要放棄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選擇價值時是需要勇氣的,人不可能什麼都要,也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
  人活在世間最可惜的,就是變成鄉願,有一次子貢請教孔子:“一個人在鄉裡中,好人喜歡他,壞人也喜歡他,那這個人應該不錯吧?”孔子回答:“不對。應該是好人喜歡他,壞人討厭他。”這裡所強調的就是一種價值取向。相反的,如果是壞人喜歡你,好人討厭你,那就大有問題了,因為這代表你屬於壞人這一邊。然而,好與壞都還算是價值取向,最怕的就是有些人認為“喜歡自己的就是好人,討厭自己的就是壞人”,這樣一來就無法談任何問題了。
  人生經由不斷的抉擇,而塑造出自己的風格。風格是指,一個人的言談和行為有一定的原則,並且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說,不會輕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知道自己言行背后的道理,就能夠堅持下去,即使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無怨無悔。這是因為內心深深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相反地,如果要他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快樂地活著,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價值取向的真義。
  力求知行合一  
  所謂“知行合一”的“知”,其實是指一個廣大的世界。庄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知識的范圍是無限的,但是生命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想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實在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知識宛若一片汪洋大海,人一生所能學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並且,如果你學了一些知識,卻不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上,那麼就算學得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我們學習知識之后,就要懂得消化,並融會貫通才是“知”、“行”合一。
  西方哲學家懷特海說:“一定要等到你課本都丟了,筆記都燒了,為了准備考試而記在心中的各種細目全部忘記時,剩下的東西,才是你所學到的。”
  希望每個人都能養成一種習慣,要多去學習與思考,掌握整體的觀點,建立自己的價值取向,再努力把心得印証於生活之中。
  摘自傅佩榮《哲學與人生》(東方出版社2012年5月版)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