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割自己手上的肉,會有痛苦
記者:從實際情況來看,改革的著力點主要體現在哪?
汪玉凱:究竟如何能體現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改革思路?是在政府職能上就有這種分工呢,還是在一個大部的內部設計上強化呢?這個思路的設計首先需要清晰。此外,我國的政府架構和聯邦制國家有很大差別,整體來說是“上面大,下面小”。中央政府的架構完善,到了縣之后,機構設置總共就十幾個,肯定是要相對綜合的,不可能上下完全“對口”。但對於上面來說,都希望下面有對應的機構,有自己的“腿”,這樣好指揮,下去也方便。如何解決不同層級上的政府架構、職能銜接,是個很大難題。
上面所有的機構都在,下面改了之后每個領導要應對七八個部門,天天連開會都忙不過來。所以說中國的機構改革如果沒有上下聯動,是非常困難的。
改革的核心在於“簡政放權”,削減政府權力,剝奪部門利益,進行業務流程的重構、再造,減少中間環節、層次,建立與外部的協同、妥協機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往往帶有剛性,誰也不願意妥協。比如對食品藥品的監管,過去叫“九龍治水”,農業部管、工商管、衛生部管,十多個部門都有管理職責。但出了問題以后,沒有人負責,“板子”不知道往哪打。2008年確立了食品藥品出了問題,衛生部要作為牽頭單位,出面來協調,這就建立了一個食品藥品的協調機制。
記者:改革涉及的人員怎麼辦,若不精簡怎麼降低行政成本?
汪玉凱:政府改革是自身舉起刀割自己手上的肉,會非常痛苦。人員的去留涉及國務院的整體安置,是比較敏感的問題,這確實很難。順德改革之后原來的十幾個局長都當不成局長了,都得當副手。原來副局長都當不成副局長了,局裡就設了“局務委員”,參與局裡的決策,享受副局長待遇。8個單位合到一起之后,都向高的看齊,順德的經濟很發達,他們用錢來“買改革”,用經濟來化解改革中的阻力,也收到很多成效。此外,改革的重點在於合並職能、整合機構、優化結構,並不是單純的撤銷、精簡人員,要通過減少政府自身的不必要消費甚至浪費來降低行政成本。
政府不能替企業沖到市場第一線
記者:未來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秉承怎樣的思路和原則?
汪玉凱:首先必須注重政府管理理念的創新,否則很難跳出傳統窠臼。政府不是財富創造的主體,而是營造環境的主體,政府不能替代企業去招商引資、沖到市場第一線,政府權力要受到嚴格的法律約束。其次,政府規模應與職能相一致,不是越小越好。再有,機構改革要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
應該堅持三個原則:合並——對職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機構進行合並﹔調整——對職責交叉重復,相互扯皮,長期難以協調解決的機構進行調整﹔分散——對職能范圍過寬、權力過分集中的機構進行適當的分散。逐步建成科學合理、順暢高效的大部門行政機構體系。
記者:按這個原則來衡量,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未來的空間如何?
汪玉凱:盡管我國人口數量是非常大的,我覺得可以比國外多一些部委,但依然有比較大的改革空間。
對機構改革本身要進行充分論証,注重改革的配套,同時考慮到事業單位的改革。中央改革以后,應對地方改革提出比較明確的要求,大體上要有時間表和思路框架,不能要求下面必須設置和它對口的機構,這樣地方才有比較大的探索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