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十八大報告關於城鎮化的新定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城鎮化研究成為一大理論學術焦點——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和難點
2013年03月11日08:5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城鎮化進程對財稅體制提出挑戰,如收益與風險的分享共擔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主持人:城鎮化與財稅體制密切相關。您認為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會對財稅體制提出哪些新要求?

  劉尚希:在城鎮化過程中,會產生收益,也會發生公共風險,收益與風險該如何分享、共擔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這對當前的財稅體制提出新挑戰和新要求。

  城鎮化會帶動經濟增長,稅收增多。同時,還會帶動土地增值,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地資本化收益十分可觀。土地還可以成為政府的融資杠杆,大大擴增政府可支配的經濟資源。除了政府、農民和市民以及開發商等多方利益主體在橫向上參與城鎮化收益的分享外,還存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縱向的收益分享。由此帶來的稅收,是按照分稅制原則分享的。

  同時,城鎮化也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公共風險。例如環境、生態問題、資源消耗引發的自然風險,以及農民進城帶來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供應壓力,還有征地、拆遷中的利益沖突引發的社會風險等。

  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考慮的基本面是收益的分配,沒有形成一個全盤統籌考慮的收益分享與公共風險分擔機制。如稅收的劃分,是沒有考慮其背后的風險的,發展總部經濟得來的稅收,其社會成本低廉,而開礦、發展制造業得來的稅收,其風險成本卻很高。產生的收益有明確的體制安排,而公共風險卻沒有納入財政體制,總是等到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才會被迫分擔。這很容易導致城鎮化進程中的公共風險不斷累積,無法及時地化解。顯然,如何防控城鎮化中的公共風險並對其未來成本作出明確的體制安排,是對財政體制提出的新挑戰。

  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可忽視 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的動態協調

  主持人:在相關城鄉一體化的探討中,對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的均等化、一體化關注較多,您認為在公共服務一體化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劉尚希: 從整體視角來看,堅持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的均等化、一體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在城鎮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就城鎮考慮城鎮,或就農村考慮農村的現象,沒有充分考慮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的動態協調,從而導致公共服務的供應與需求脫節,同時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例如,在新農村建設以及解決“三農”問題時,如果按照靜態的思路去考慮提供各種各樣的公共服務和設施,若干年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人口逐漸流入城鎮,出現空村現象,原有的公共設施就會出現閑置、浪費。同樣,城鎮建設過程中, 若沒有充分考慮農民進城以及跨城鎮流動人口的需求,僅局限於城鎮戶籍人口,城鎮運轉就會陷入擁擠臟亂無序的狀態。

  因此,在公共服務提供上,要充分考慮到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的流動及變化,考慮到農民變市民節奏的變化。如果忽視城鎮化所引起的人口、勞動力以及家庭的變化,以靜態的思維來追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一體化,就有可能造成公共服務在供應上成績顯著,而城鄉居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則被忽略,導致公共服務的供應與需求兩張皮。不言而喻,這不只是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會引發民眾的不滿和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

  服務是跟著人走的。在大量人口、勞動力和家庭處於不斷流動變化狀態的情況下,如何使公共服務的提供適應這種城鎮化、工業化過程中人口大流動的新情況,對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供應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