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文章

石仲泉: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作出新的全面闡釋

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三位一體”

2012年11月21日10:30    來源:解放日報

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關系和作用新定位

什麼是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報告所論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最鮮明的中國特色。不僅如此,報告還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方面作了界定。這就使過去長期不很明確的“究竟什麼是中國特色”問題,有了相對完滿的答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去年“七一”講話首次提出的。講話第一次將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者並聯起來,並強調今后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出規范性表述,指出它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我們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自我完善和發展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還明確指出其意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此外,對為什麼要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問題也作出重要說明。從那時起,人們對習以為常的“制度”刮目相看,思想豁然開朗,信心信念倍增。

在去年“七一”講話的基礎上,十八大報告對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者的關系和作用予以新的深化。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這樣,道路的功能作用、理論體系的功能作用,就與制度的功能作用相匹配了,“三位一體”的關系就完整了。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歷史意義,報告從三個維度作出定位:

從歷史維度言,強調改革開放30多年來,以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這個比喻准確、到位。從198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后,承前啟后不斷接力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外形勢異常錯綜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中國再次面臨“向何處去”的嚴峻考驗。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明確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堅持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十四大確立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方針,隨后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中國從此走上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在歷史緊要關頭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堅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通。烏雲過去,一片明媚陽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底氣”更足了,今后在前進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艱險,都不會被壓垮。所以說,這個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不斷發展。

從實踐維度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無疑各具內涵,但它們不是彼此沒有關聯的、孤立的東西。三者不僅其源相同,而且其流也匯為一體。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僅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因此,要講什麼是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報告所論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最鮮明的中國特色。不僅如此,報告還從表現形式方面作了界定。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次報告從實體內涵和表現形式兩個層面,對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作出界定,就使過去長期不很明確的“究竟什麼是中國特色”問題,有了相對完滿的答案。

從理論維度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報告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文獻中,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依據,過去有講過。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則是這次報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后作出的新論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也是首次明確的新思想。過去比較多的是說,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則通常是作為未來願景來講。此次十八大報告將憧憬的願景提升為總任務,就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具有更直接的明確性和實在的目標性。這是理論認識的一大跨越。

正因為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有新的定位,因此,這三者可以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大擎天砥柱。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