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股權激勵改革:國企如何點亮“激勵之光”
——上海家化股權激勵改革引發的思考
2013年04月02日11:19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股權激勵搞得好的企業,晚上燈都是亮的。”

經濟回暖中,一句形容滬上一些企業“精氣神”的話,格外流行。然而在上海的大多數國企,“亮燈”,還是一件難事。

國有企業能不能搞股權激勵,回答已然是肯定,但“看不見的天花板”依然存在。國有體制下,經營者究竟該得多少獎勵?股權激勵能不能讓企業“活”起來?激勵步子究竟能邁多大?這些問題都沒有標准答案,隻能靠一步步探索。

上海家化,作為上海國資改革試點之一,前年完成整體改制,脫掉了“國資的帽子”。與此同時,作為試點,近5年來已經兩次進行股權激勵,員工覆蓋面達到40%左右。前不久,隨著第一次股權激勵股票禁售期滿,幾位高管進行了部分股票的拋售,帶來豐厚回報。然而,合法合規的行為卻引來他人“眼紅”,不同聲音也不少。

上海家化的股權激勵模式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否推廣?

家化股權激勵的作用有多大

促使哈佛商學院畢業的方驊放棄高薪,從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轉行到上海家化擔任副總經理,不止是振興民族品牌的使命感。

完成改制后,去年6月,上海家化啟動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股權激勵,從一把手、高管,到畢業沒幾年的年輕骨干,1100多名員工中有395人購買了將近7%的公司股份,人均投入資金100萬元左右。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文耀告訴記者,從這一輪股權激勵啟動至今,公司總監、經理級的高管沒走一人,相反從外企挖過來了十幾名人才。

對方驊而言,全面的營銷管理職位是促使他跳槽上海家化的主要原因,而股權激勵也是一種動力。“家化薪酬雖然比外企低很多,但有了股權激勵,企業做好了,收入會比原來更多,個人的成就感會更強。”由於上海家化去年利潤增長達70%,公司股價因此大漲,雖然在禁售期,一年來賬面盈利已超過方驊過去在外企的年薪。

股權激勵並不是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葛文耀坦言,股權激勵也有很大的風險和壓力,公司制訂的股權解鎖和行權條件非常苛刻:首先,股權與激勵對象的工作表現直接挂鉤,激勵者必須每年都通過公司考評﹔其次,公司的淨利潤必須保証連續三年年均增長25%以上。以上兩個條件,隻要一條不滿足,公司將原價回購用於股權激勵的股票,激勵對象將承擔利息損失或負擔貸款利息:“所以限制性股權激勵的風險很大啊!”葛文耀深有感慨。

事實上,大多數家化員工加入持股隊伍並不輕鬆。據了解,上海家化的幾名高管抵押了個人房產,向銀行借貸了大部分資金才參與股權激勵,去年每月光是利息也要好幾萬元﹔一名市場部普通員工告知,雖然自己持股不多,但借貸利率高達9%,行權后還要上繳巨額的個人收益所得稅。憧憬伴隨著壓力,加班工作的“燈”自然亮了起來﹔當然,家化的股價一路上揚,這反過來又激勵了員工把業務做得更好。

“前門打開,后門堵死。”葛文耀介紹,股權激勵為員工帶來動力,也套上了“緊箍咒”。在家化,任何採購嚴禁回扣,所有接受的禮品必須上交,誰開了“后門”、貪腐違紀,股權激勵一概取消。為了讓股價隨業績一路上揚,誰也不願中飽私囊、因小失大,冒著財富化為泡影的風險。

(責編:趙晶、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