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如何選拔?
從一把尺子到多把尺子。
相信今天,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個觀點。而“自主招生”就是多出來的那把尺子。
從最初“徒增負擔”、“掐尖”的質疑到今天“北約、華約、卓越、京都聯盟”初具規模﹔從民眾擔憂的“滋生潛規則”到今天程序公平公開,高校自主招生整整走過了十年。
這十年,自主招生讓老百姓記住的不止是一道道費思量的考題,更使逾十萬有特長的青年人成功邁入大學校門,而更偏向農村等改革策略也讓這一政策更趨向合理。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在近日召開的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表示:“十年來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
正如最初一樣,一些疑問解決了,又一些新的問題冒出來。每年頻現的“用北大、清華、高考、狀元編段笑話”這類“神題”讓不少人對於自主招生未來之路有一些疑慮——這麼偏的題目是選拔人才,還是選拔“抖機靈”的“段子手”?
今天,錢學森之問猶在耳畔回響,似乎在詢問人們,下一個十年,創新人才的選拔之路該如何走?
北約:打破“唯分數論”注重過程評價
北約由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組成。
北京大學相關負責人說,北約的特色是“不拘一格”。“自從2003年開始試點以來,北京大學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要求,遵循人才選拔與成長規律,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與北大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相適應的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新道路。”這位負責人說。
談到下一個十年,他表示:“我們越來越強烈地體會到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制定2013年自主選拔錄取政策時,明確地將招收‘學科特長突出、具備創新潛質’的高中畢業生寫入招生簡章,並且將其作為制定、評價學校自主選拔錄取工作的重要依據。”
據了解,為使更多學科特長突出、具備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北京大學在評價標准和考試形式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首先是改變評價標准。新的評價標准不再簡單地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准,而是結合學生的學業成績及在校表現等過程性評價,把考查重點轉向對學生長遠發展更為重要的潛能、興趣、想象力、邏輯思考與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等要素上來,為各類具有不同特點和創新潛質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其次,將初試科目由原先的五科調整為兩科,分別是: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考數學、物理,文史類專業考語文、數學。同時打破文理科限制,允許文理科學生互選專業,最大限度地滿足考生的專業興趣。
同屬北約的南開大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是選拔人才的基本原則。“今年,學校自主選拔考試縮短筆試時間。筆試科目調整為一門必測科目和一門選測科目,考試時間調整為半天。在此基礎上,南開注重從兩個方面完善評價體系。一是重視考試命題環節。二是增加附加題考核。在必測科目中,學校專門增加了開放性的附加題,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方式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學校自主選拔錄取面試成績在總成績中所佔的比重由去年的20%增加到今年的40%,面試考官增加到5名,同時延長面試的時間。既展示南開專家教授的風採,也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這位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