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資本化、証券化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先后經歷了不同的改革階段,而且每一個階段的內容和重點也不一樣。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從國有企業已有的改革政策和實踐看,過去我們一直堅持的改革方向就是公司化、資本化、証券化,未來,要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從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仍然需要繼續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必須指出的是,國有資產的資本化、証券化並不會必然導致國有資產、國有資本流失。國有資產資本化,本質上是將國有企業所擁有的實物資產、貨幣資產轉換為國有公司的股權,實現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由單一走向多元,國家從擁有、管理和控制國有企業,轉向擁有、經營和運作國有資本。國有資產資本化后,具備了可交易性和流動性,使后續的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兼並重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進行產權結構的優化調整,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造條件。國有資產的証券化,本質上就是實現國有企業上市,通過資本市場既可以更好地實現國有資本的有進有退和戰略布局的調整,還有利於增強資本的流動性,提高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