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當前要順利推進經濟改革,政府行政體制的改革非常重要。政府隻有以更大的勇氣做好自身的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經濟體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順利地推進。
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駕馬車”的關系
改革需要理論支撐,行政體制改革關鍵要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駕馬車”的關系。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應充分發揮市場、政府、社會“三駕馬車”的作用,形成合理的“三元”市場體系結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構建“政府——社會(中間組織)——市場(企業)”的三層結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與此相適應,也需要“三元”調節機制,即由政府主導的宏觀調控機制、由社會中間組織進行的中觀調控機制和運用市場來實現資源配置的市場調控機制。在市場調控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自發調節和政府宏觀機制這隻“看得見的手”雙重失靈時,社會中間組織將會作為構架於市場與政府之間的“第三隻手”,起到彌補市場失靈與政府缺陷的作用。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帶有典型的政府主導特性。政府主導型增長方式是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的產物和過渡性體制安排,適應了經濟起飛的客觀需求,但也造成了一些弊端。首先,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清晰,政府對於微觀事物的干預過多,如行政審批制度過多過嚴,政府管理存在“越位”現象。而一些本應由政府管理的宏觀事物,則存在管理失當的問題,如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競爭規則不完善等,政府管理存在“缺位”現象。此外,政府包辦了大量本應由市場去做的事情,政府管理存在“錯位”現象。其次,目前社會組織成立門檻過高,一些社會組織行政化傾向明顯,現行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組織規范發展的需要,造成了我國社會中間組織培育嚴重不足,難以起到有效的中觀調節作用。
當前,最重要的改革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行政機制改革推動經濟改革。轉型時期的政府職能改革的方向應是變“大政府、小社會”為“小政府、大社會”;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變“全能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這樣,原來“政府替換市場”的職能交給市場,而應屬於中間組織的管理職能則還給中間組織,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格局,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