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人民日報理論版

鄭新立:圍繞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

2013年06月05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圍繞加快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

  我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這不僅給能源資源供給帶來很大壓力,而且使生態環境難以承受。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帶動產業升級,同時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就需要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

  黨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幾年來,各級政府和企業、科研機構、大學加大了對科研開發的投入,技術成果開始大量涌現。2011年,我國在國內申請的技術專利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但發明專利較少,質量有待提高。目前,民營企業申請專利的數量佔全部專利申請量的67%,已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而國有企業和大學擁有的巨大創新潛力仍有待發揮。去年,國資委制定了關於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骨干和帶動作用的若干規定,提出把企業創造的技術成果的價值列入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圍。這是管理理念上的一大進步,對企業自主創新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大學集中了大批科技創新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應成為科技創新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地。但由於多種原因,知識老化、不重創新成為我國大學與發達國家大學的主要差距。在2011年全球大學專利申請量的排隊中,我國沒有一所大學進入前50名。改革教育體制,實行簡政放權、優勝劣汰,是提高大學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選擇。我國的重點大學隻有站在全球科技進步的最前沿,成為研究型大學,並以科研帶動教學,才能培育出創新型人才。我們也隻有立足於國內培養創新型人才,才能建成創新型國家,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

  圍繞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

  我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重點和難點都在“三農”。根據國際經驗,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一般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二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趕上二、三產業的水平﹔三是農民人均收入趕上城鎮居民。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隻有50%多一點,農民工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農業勞動生產率隻及二、三產業的28%﹔農民人均收入隻及城鎮居民的1/3左右。

  當前,解決“三農”問題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是農業勞動力轉移有出路。我國很多地方存在招工難問題,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因為那裡的工人工資更低。如果我們不抓緊為農業勞動力轉移創造好的環境,等到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了,就會失去歷史的機遇。二是大量社會資金急於尋找投資出路。農業現代化所需要的大量資金隻能靠吸引社會資金來滿足,而現在社會資金很充裕,卻苦於找不到投資渠道。三是市場對優質綠色農產品需求旺盛。解決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解決農業標准化、無公害生產問題,對發展社會化、現代化大農業提出了緊迫要求,這將有力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

  圍繞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關鍵在於優化資金配置,因為資金配置到哪裡,人力、設備、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就跟著流動到哪裡。

  我國金融資本的規模巨大,但由於金融體制改革滯后,資金流動性差,需要資金的企業難以獲得資金支持。去年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放寬准入,建立地方性監管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和貸款擔保制度,完善以用匯為主的外匯管理體制,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等,亟待出台綜合配套的改革文件。合理的金融改革順序應把市場准入放在最前面,其次是完善監管和風險擔保體系,第三是利率市場化。因為前兩步改革可以形成充分競爭格局,並防范市場風險,從而為利率市場化創造前提條件。現在利率市場化已自發突破,而前兩步改革尚未推出,就容易出現壟斷利益、尋租行為和潛在風險。制定金融體制改革的周密配套方案並有序推出,已成為當務之急。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05日 07 版)

上一頁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