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回顧:釋放改革紅利要繼續允許“摸著石頭過河”
人社部:社保“雙軌制”終將合並統一
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但不同人群待遇差別較大。這種差別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有多大,怎樣才能彌合?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從1985年起(少數地區從1984年起),各地紛紛開展了重建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的試點。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在全國建立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由此,逐步形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詳細】
中改院:未來3-5年改革攻堅的行動路線 以著力解決體制機制性腐敗為重點的改革攻堅
我們的思路性建議是:加快政府向市場和社會放權,以權力公開透明為重點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通過3-5年的努力,實現權力運行規范化、公開化,走出一條權力約束權力與社會監督權力有機結合、有效抑制腐敗的新路子。
把反腐敗與遏制不斷擴大的特權相結合,重在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議盡快全面建立公務員的聘任制,打破“鐵飯碗”,形成包括領導干部在內的公務員正常上下、退出機制﹔改革干部考核體制,切實把公共服務實現度和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考核、獎勵、問責干部的重要標准﹔從新退休干部開始,爭取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取消待遇終身制。【詳細】
人民日報:行政審批何其多!
無論是當前形勢下的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還是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都需要我們充分地釋放改革紅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突破口和抓手。為了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社會的創造活力,國務院近期批准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我國行政審批的現狀如何?如何看待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行政審批改革將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哪些積極作用?本報將通過專家觀點、個案剖析、記者述評等多種形式推出一組連續報道,深度聚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供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參考。【詳細】
專家解讀:經濟增速為何不必再保八
近來有聲音對中國經濟增速降低到8%以下表示擔憂。無論是一季度的經濟增速,還是5月份的工業增速,均呈現出略微回落。然而,就業、物價和宏觀政策基本保持穩定。尤其是就業,今年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42萬人,一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仍然處於相對較低水平。“高速經濟增長國家在到達一定階段之后終究要減速。因此,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減速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基於最新的人口結構變動數據,‘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GDP的年平均潛在增長率分別將降低到7.2%和6.1%。”【詳細】
中國高校畢業生加速藍領化
除去將近700萬應屆生的基數壓力,高等教育和市場需求的不匹配也是造成應屆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還不能完全適應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表現之一是擇業地域不匹配。大城市高技能人才富余,而中小城市捉襟見肘。之二是未來知識需求和就業隊伍結構不匹配。目前,中國每年培養出的大學畢業生遠遠超出各經濟部門對人才的需求。而在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服務業和知識密集型制造業職位數量增長,將推高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詳細】
嚴書翰:群眾路線是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現在,在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班子裡,自我批評尚能進行,但不敢進行正確的批評,更談不上進行尖銳的批評。原因是怕丟選票,總想當老好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隻有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才能做到祛邪扶正,才能使我們黨保持健康的肌體。最近,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出的重要部署。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