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眾路線最本質的問題是“依靠誰”
一切依靠群眾,是由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毛澤東曾說過一段經典名言:“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在革命戰爭年代,他經常強調:“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人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仍然強調:“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可以將群眾組織起來,向一切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中,我們黨特別指出:我們的改革和建設,隻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相信和依靠群眾,才能獲得成功。
依靠群眾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如何看待人民群眾,如何處理好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我們黨來自人民群眾,始終以人民群眾為靠山。回顧黨的歷史,每當黨的事業面臨重大挑戰,每當中國的前途命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關頭,我們黨總是用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歷史車輪前進。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這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証。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對這一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形成了許多生動和形象化的比喻。如魚水關系、血肉關系、瓜秧關系、舟水關系、樹干樹根關系、土地種子關系、主人公仆關系、先生學生關系、父母兒女關系、大地與安泰關系、工具與工具使用者關系等等。這些深刻認識闡述了黨與人民的不可分離性。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血肉密不可分。樹不能斷根,安泰不能脫離大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種子撒進土地才能生根、開花。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精神父母。先做群眾的學生,后做群眾的先生。我們黨正是一切依靠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更是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年,陳毅就曾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鄧小平也曾自豪地說:三年解放戰爭打勝了,不是靠別的,正是靠長期的群眾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實現的。歷史事實充分証明,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