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
主持人: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外大學生因為社會實踐普遍豐富,他們在就業方面顯然更容易與企業達成共識。國外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王宏源:大學生在最基本的生存、求職、就業能力方面一般需要經歷四個階段:了解真實生活、熟悉社會規則、確定自身位置、品味或體驗成敗甘苦,這都需要他們最大限度地去投入社會實踐。2013屆畢業生求職難度增加,但有實習或工作經歷者簽約率較高。這些表明,社會實踐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隻有加強與社會、企業的聯系,給大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擴大學生的交往面,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市場配置機制不斷完善,發達國家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強調學校、中介和用人企業三者的戰略結合。許多成熟市場國家都將大學生就業作為國家勞動力市場的基本戰略加以重視,學校、企業以及學生本人都積極參與其中,實現了從學生到職場的平穩過渡。以德國“慕尼黑模式”為例,預先就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實踐,從而增強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二是實行獨具特色的“實習生計劃”。在美國,很多大公司推出了獨具特色的“實習生計劃”,竭力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高校與公司、非贏利機構、政府機關合作, 在美國700多所院校展開實施了一個影響廣泛的“卡迪拉克計劃”,讓在讀大學生定期到社會中參加一定階段的工作實踐,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工作實踐中並得到檢驗。
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們的高校教育一是可以採取校企共建實習基地的方式,提前對學生進行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使之盡早成為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職業化成年人。
二是大力構建開放型實習就業服務平台。高校要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企業和社會合作,充分利用各類就業見習基地,及時安排流動性失業高校畢業生到與專業相關的用人單位進行參觀性實習,或者以預分配就業的方式進行畢業生產實習,幫助他們提升職業競爭力和再就業能力。
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創業是就業的高級形式,是許多發達國家高校畢業生普遍採取的一種就業方式,它不僅解決了創業者本人的就業問題,還給社會其他人創造了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應鼓勵高校畢業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以技術入股、尋求合作和自籌資金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尋求機會,努力創新,不斷成長創造價值。
生活中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個人的自我激勵水平、面對挫折堅持不懈的能力。高校教育應重視情商培養
主持人:據報道,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這似乎應該屬於情商教育的范疇。這方面,我們的教育應該說一直很缺位。對此,您有怎樣的建議呢?
朱新濤:高等教育在幫助青年人進入社會生活,主要發揮兩大職能,其中一個就是賦予青年人關於社會生活的意義的思維能力和行為素養。也就是傳授給青年人關於社會意義的知識,思考方法、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以期望青年人能夠評價和追求真、善、美等,有益於社會朝著正義與進步方向發展、人類集體的精神生活積極向上。
王宏源:“情商”一詞可以追溯到兩位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維和約翰·梅爾,他們發現,一些聰明人無法獲得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缺少人際方面的敏感性和技巧。而《紐約時報》科學欄目作家丹尼爾·戈德曼認為,生活中的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一個人的自我激勵水平、面對挫折堅持不懈的能力、情緒管理、適應能力、移情能力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由此,情商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時甚至比智商還要重要。而我們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傳授大學生最重要的生存、生活、就業的本領方面,在做人、做事、進入社會的最基本的心態、最必要的操守方面均有所欠缺。美國大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就是讓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社會、感情生活也滿載而歸。
我國雖然從1993年實行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時起就要求高校要為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迄今為止,真正開設好這一課程進行系統就業指導的學校並不多。因此,各高校要把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建立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
一是准確定位職業目標。高校畢業生大多社會閱歷較淺,受朋友、家庭等的影響,擇業期望值較高。我們的教育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認真分析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分析社會的專業需求以及自身素質能力,使其清晰地認識社會。在對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綜合素質等有一個比較充分、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上,把擇業標准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
二是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借鑒美國高校的職業指導模式,我們的教育要引導高校畢業生實施貫穿整個高校學習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及時接觸社會,了解就業情況。從自身實際和社會需要出發,綜合老師、同學的評價,以及父母、朋友的期望,合理評估自己,確立自身職業發展方向。
三是培養造就可持續發展能力。高校畢業生要適應不斷變化和調整中的經濟社會,除了在校學習針對某種專門職業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外,更要不斷加強基本素質的培養和心智的訓練,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打造穩定就業的堅強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