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研究報告(2012—2013)》月度國際形勢觀察
回顧:2012年12月國際形勢觀察(5大事件)
2013年06月24日15:45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立場發生微妙變化,巴勒斯坦如願以償成為聯合國安理會觀察員國敘利亞局勢已經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面對危機持續僵化、停滯不前的局面,西方國家開始推出新的策略,加大對敘利亞危機的干預力度。12月4日,北約決定在土耳其部署“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以防范來自鄰國敘利亞的襲擊。盡管北約外長會議聲明強調,部署“愛國者”導彈隻用於防御,絕不會用於支持建立“禁飛區”或任何進攻性行動,但北約的這一舉動向外界釋放出試圖加大對敘利亞危機介入力度的信號,為北約對敘利亞的后續行動埋下了伏筆。12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承認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盟是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俄羅斯對敘利亞立場有所鬆動,外長拉夫羅夫12月22日表示,俄羅斯反對外部軍事干預敘利亞,不會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提供庇護。俄羅斯還與敘利亞反對派進行了聯系,外界猜測俄羅斯正在放棄巴沙爾,為“后巴沙爾時代”的對敘利亞政策尋找鋪墊。種種微妙變化顯示,敘利亞危機或將走向新的階段。

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批准巴勒斯坦從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地位升格為正式的觀察員國,為巴勒斯坦建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巴勒斯坦“入聯”進程由於美國等國家的從中作梗而顯得異常艱難,1974年巴勒斯坦便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多次在聯合國申請正式成員國身份未果。此次改變策略,尋求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入聯”成功對巴勒斯坦意義重大。在巴勒斯坦看來,這一步意味著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間接承認,聯合國觀察員國身份可以拓展巴勒斯坦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有力地回擊了以色列在國際上打壓和孤立巴勒斯坦的行為,同時在與以色列爭奪有爭議的領土斗爭中,獲得有利的話語權﹔“入聯”有利於增強巴勒斯坦人的自信心和團結各派力量。

(四)埃及在抗議聲中通過新憲法草案公投,政局恢復穩定尚需時日

12月15日和22日,埃及按地域分別進行兩個階段的新憲法草案公投,這部新憲法是2011年初埃及發生政治動蕩后的第一部憲法草案。在第一階段中,新憲法草案的支持率為565%,得票率超過了一半。第二階段公投得票率同樣過半,新憲法在全國范圍內獲得通過。然而,從整個過程來看公投進展得並不順利。新憲法草案並沒有得到埃及國內各政治派別的廣泛認同,因為它規定伊斯蘭教法原則是立法的主要來源,總統有權任命最高憲法法院院長。以“全國拯救陣線”為主的埃及反對派認為新憲法草案賦予總統的權力過大,且具有伊斯蘭性質、限制女性自由,呼吁民眾抵制公投。之后埃及的一些反對派軟化了立場,但還是號召選民對新憲法草案投否決票。埃及的法官組織也加入抵制公投的行列,拒絕對公投進行監督。這些加劇了埃及社會的分裂,在埃及的解放廣場又出現了以群眾示威游行為表現形式的“街頭政治”。

埃及在“阿拉伯之春”后又陷入制憲危機,表面上看分歧點集中在憲法內容上。實際上,這是埃及國內世俗派和伊斯蘭派對國家權力的爭奪、對埃及未來選擇何種發展道路的較量。以穆爾西及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宗教勢力,掌控著埃及國家行政系統,主張沿襲伊斯蘭傳統的保守主義路線。世俗主義者則把守著司法系統,主張維持埃及的世俗化進程。此次新憲法草案公投將會給埃及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政治斗爭可能滲透進埃及社會的各個方面,政治“極化”引發社會撕裂,不僅延緩埃及國內穩定的恢復進程,還可能使其陷入暴力沖突的惡性循環。如果埃及圍繞新憲法公投再次陷入動蕩,將對整個中東局勢造成二次沖擊。埃及的政治走向和中東地區局勢發展將難以預料。

(五)美國推行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世界經濟仍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 12月12日,美聯儲正式出台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將在年底“扭轉操作”到期后,擴大現有資產購買計劃,並用量化數據指標來明確超低利率期限。除了此前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証券外,還以每月450億美元的規模在公開市場上購買美國國債,以代替到期的“扭轉操作”計劃。這意味著美聯儲2013年將以每月850億美元的規模對金融系統注資,借此繼續壓低長期利率,鼓勵銀行貸款,促進經濟發展。美聯儲此次量化寬鬆政策設定了具體的經濟和通脹目標,即在失業率高於65%、通脹水平不超過25%的情況下,量化寬鬆政策將會保持不變。美聯儲此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有助於化解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面臨的“財政懸崖”沖擊,避免經濟復蘇遭遇重挫。然而,在美國未完全消化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情況下,又追加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將使全球貨幣呈泛濫之勢。此舉折射出奧巴馬政府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黨爭掣肘的形勢下,缺乏解決經濟問題的有效辦法。

世界經濟仍深陷金融危機之中,復蘇步伐依然沉重,經濟增長速度仍顯低迷。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和日本低速增長,歐元區仍受困於債務危機,經濟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金磚國家為例,除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外,其他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回落。世界各國出台各種政策,以擺脫金融危機影響,恢復經濟發展。各國需要同舟共濟,互利合作,採取積極務實的合作措施,共度時艱。(執筆:鄭東超)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