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看黨群關系,不能忽視干群心理
姚桓 張彥玲
2013年06月24日08: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怎樣看待干群兩大群體的心理差異

從心理學角度看,兩大群體之間,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

其一,不平衡心理是干群兩大群體的共同點,但引發不平衡心理的原因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從深層次透析,反映了社會的非均衡發展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在不平衡心理驅使下,一些人會想方設法尋找某種“利益補償”,甚至攫取有悖於道德、法律的私利。如干部隊伍中的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群眾中的侵財犯罪。其二,焦慮心理也是兩大群體的共同點,而其焦慮的原因和內容同樣有所不同。干部焦慮的誘因主要來自個人發展、擔負的責任、政績考核等﹔而群眾焦慮的誘因更多的來自關乎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切身利益。其三,干群兩大群體在相互認同方面存在差距。這表現在:一是由於干群所處位置不同,擔負責任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在對改革中某些問題的認識存在差異。二是干群作為不同的利益群體,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矛盾。如干部要政績,群眾要實惠﹔干部修路要征地,群眾要保護自己的房屋土地,等等。三是不排除群眾中的落后因素與干部正常工作之間的矛盾。如今,部分干部認為,現在的官不好做,一天忙到晚,群眾不領情。而群眾則質疑某些干部一天在“忙什麼”,是為群眾呢,還是為自己?有人總結說,今天的老百姓對干部:不看歷史看現實,不看政績看敗績。干了好事,認為是應該做的,出了問題,就不能原諒。在干群關系中,干部處於矛盾主要方面,群眾中的消極心理,也與干部與群眾缺乏聯系,教育、引導不夠有關﹔干部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對待利益得失和群眾意見,調節心態,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行動取得群眾理解、支持,消除誤會﹔同時要加強與群眾溝通,引導群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對不良情緒及時疏導,這是克服消極社會心理、實現黨群干群和諧的重要舉措﹔也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作者均為北京市委黨校教授)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姚桓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