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對黨的十八大部署的具體落實。同時,開展這次活動也非常緊迫、非常必要。當前,部分黨員干部身上出現了脫離群眾的現象,任其發展下去,黨就會漸漸失去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余愛水說。
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說,中央作出八項規定以來,取得了明顯效果,得到了各方認可。但這僅僅是開始,怎樣讓八項規定得到更廣泛深入落實,形成具體有效的制度,以解決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需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總結探索。
廣大基層干部對即將到來的教育實踐活動也提出了建議。四川省開展的一項關於教育實踐活動的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干部認為,活動應防止“搞形式、走過場”。
本刊記者採訪發現,部分基層干部的三種心態值得警惕和關注。一是“走著看”的應付心態。活動還沒有開展起來,就有一些干部表示“又要寫材料了,想起就頭痛”,還有的黨員干部准備將以往活動的剖析材料改一改再用。二是教育群眾的心態。一些基層干部認為,更要接受教育的是群眾而不是干部,還有人提出現在干部難當都是因為群眾“不懂感恩”。三是擔心個別不良干部違背教育實踐活動的初衷,借活動之機給人“亂戴帽子”,穿小鞋,把整風變成整人。
對此,受訪的專家和基層黨員干部認為,要讓教育實踐活動真正發揮實效,一是應通過建章立制,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實現長效化、常態化﹔二是開門搞活動,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把黨員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選拔任用更多地交給群眾來檢驗評價。
受訪專家和基層干部們認為,對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評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實績說話、讓群眾打分”。四川省鹽源縣委書記周乃祥說,老百姓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應成為檢驗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標准。
基層干部的“難”與“惑”
鄉鎮和社區基層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是中央政策貫徹執行的終端,更是群眾工作的最前沿。當前群眾工作面臨哪些困難,基層干部還有哪些困惑?本刊記者在多個省份走訪了上百名基層干部,聽取他們的心裡話。
壓力大任務重 聯系群眾要靠“擠時間”
“經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征地拆遷等重點項目需協調,社會管理要創新,還要維護社會穩定……現在基層干部面臨的發展壓力太大,任務太重。”採訪中,記者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說起轉型期群眾工作形勢的變化,基層干部們坦言,目前他們面臨的最大壓力是發展,尤其是名目繁多的考核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與群眾面對面的聯系溝通太少。
“農業稅時代,為了收稅,我們與老鄉的接觸還比較多,如今我們更多地要抓項目、抓發展,恐怕找老板的時候要更多一些。”山東省一名鎮黨委書記說。
西部某省一名鎮黨委書記坦言,現在雖然也常下村,但下去的主要目的是協調上級項目建設。如今來自上級的考核任務太多,有時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真的沒有太多精力和時間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到群眾中去調研,主動解決群眾利益訴求。
與農村一樣,城鎮社區干部也感覺面臨時間、精力不足的問題。社區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該說群眾工作是其工作的主體。然而,在採訪中一些社區干部反映,他們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應付有關部門下派的各類行政性事務上,服務群眾、聯系群眾的功能反而弱化了,隻能“擠”出時間來進行。
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堡子社區,社區干部拿出的一份日常工作明細表顯示,包含計生、工會、統戰等在內,他們的行政性事務多達14大類146小項,涉及黨委、政府以及各種群團組織,其中僅開証明和蓋章項目就有45項。該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晉萍說:“這只是不完全統計,實際還有許多臨時性的指派任務,我們每天都疲於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