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用宣傳思想工作凝聚中國力量
2013年07月09日14:17   來源:紅旗文稿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6.對老百姓的宣傳思想工作更要注重針對性。

宣傳思想工作切忌硬灌,好象我有一個好東西一定要塞給你。老百姓的覺悟到底有多高?他們樂不樂意接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要求每個老百姓都是一個“革命者”,其實真正有覺悟的革命者是極少數,如果你把革命的道理講得百姓愛聽,他才會真心跟你走。現在已不是革命的時代,但也存在把黨的方針政策通俗地解釋給群眾聽的問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悅之以文。最近電視公益廣告裡有一位百歲老人說:“吃虧者常在,能忍者自安。”老百姓聽了很入耳。這句話似乎跟什麼“主義”都搭不上界,但講了一個好道理。這就是說要考慮老百姓的實際接受能力。有些道理是通用的,例如,中國人愛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無獨有偶,在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100多年前寫的自傳中也寫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此時此地,就在彼時彼地。我認為這是所有宗教的精髓。”

7.馬克思主義研究要走出書齋寫社會的大文章。

近些年來大大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也形成了一定的學術聲勢。要注意的是不要形成“少數人研究,寫出來的論文少數人看”的小局面,而應該把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問題。少數人研讀文本是必要的,但讀了之后要給當代人以啟發,不能光是讀讀、發發言議論而已。什麼叫學術?一定要防止重純理論輕實踐的風氣。李瑞環同志的哲學心得著作就有理論,有實踐。如果理論不能指導實踐,這種理論有什麼生命力?要鼓勵理論工作者走到社會中去,寫無愧於我們時代的大文章。

8.文風是黨風的體現、人格的外化和學識的具象。

當前大抓文風非常及時,非常正確,非常必要。縱觀黨史,凡文風學風惡劣的時候,黨就受挫折。王明的黨八股差點斷送了黨的前程。另外,文如其人,文章體現一個人的人格和學識的深淺。有些人寫的理論文章通篇從概念到概念,叫人看了頭疼。人們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在用不讓人懂的言詞來掩蓋自己的淺薄?相反,一些群眾愛讀的文章卻被譏為“缺乏學術性”。這個問題現在在國外也引起重視。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副教授海倫·斯沃德去年4月出版了一本書《時髦的學術寫作》,批評了那些表達不清、論証淺薄、可讀性差、引用不當、華而不實的“學術文章”,反對“端著架子做學術”的不良風氣。她對記者說:“我讀過許多學術文章,要麼它們的作者像一個毫無感情的機器人,要麼整篇文章像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天外來客。恰如其分地運用修辭等文學手法能讓學術文章更有人情味,更符合人類的表達方式。”

9.市場經濟條件下,宣傳思想工作應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

毋庸諱言,鑒於時代的局限性,報紙常常喜歡以轟動效應來提高發行量﹔電視常常以媚俗來吸引眼球。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除了適當加以規范和引導外,是否可以考慮劃出一小塊“非市場特區”來弘揚正能量,傳播真善美。比如,電視台拿出一個頻道來辦一個“雅文化台”,不播廣告,拒絕低俗,宣揚傳統文明,講究風雅。如果這個頻道辦好了,就會帶動社會風氣的轉變,也會帶動其他頻道的變化,形成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10.人的道德養成是漸變的長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宣傳工作有時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細雨潤無聲”的過程,急不得。可以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就接受傳統美德,還要早點讓他們從目前熱播的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中走出來。我們的學校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學了很多知識卻精神失常的慘痛教訓,應使我們清醒。西方有學者說,所有教育最終要落實在人格的養成上。我們的宣傳工作也要起到凝聚中國力量的作用,這要從每天、每時、每刻中去引導人們向真善美的方向走,克服人類內心的劣根性,學會和諧相處,這也是實現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點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聯系在一起。詹研究員的講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悅之以文,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推進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隻有把工作往深裡做,往實裡做,往群眾心坎裡做,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真正強大的精神支撐。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