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 >> 理論 >>
實現中國夢的基石:重樹中國制度文明
徐曉冬
2013年07月11日15: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制度文明頂層設計:目標模式、路徑選擇與過程控制

中國的制度改革處在關鍵時期,如何把握制度目標模式設定、變遷路徑選擇和改革過程控制等頂層設計問題是推進改革的基礎工程。

首先,實現中國夢必須建立制度文明基礎上法治國家的正式制度框架,這是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目標模式。目標模式是人們願意為之奮斗並希望達到的願景,是一種相對宏觀同時又直觀的意願表達,回答了我們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它是需要人們通過長期的奮斗才能接近或實現的目標。對於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目標模式能夠凝聚人心,明確方向,激起人們為之奮斗的熱情和力量。在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中,目標模式的設定十分重要。這不僅可以形成廣泛的共識,也是梳理當今發展謎團的關鍵。按照設計科學的思維邏輯,在解決任何難題時,要取得最佳結果的方法,就要先構想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然后再結合當前的實際做出調整和創新性的變革。但最初的目標模式是思維的起點,目標模式設置應該包括以下要素:具體的(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 )、可實現 (Attainable )、 時效(Prescription )。

“中國夢”就是一種目標模式,十八大提出了中國制度基本框架也是中國制度的目標模式。要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中推進制度文明,我們要對現實制度體系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從現實的邏輯看,一個國家的制度建設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該國的具體法律制度和運行體制。制度的具體形態,是正式制度(憲法、法律、法規、條例等)和非正式制度(習俗、習慣、民族特質)的結合體,體現了這個國家建設的法理成果、歷史成果。它一方面體現了歷史上既有的現實,另一方面,也預示了未來的趨勢和走向。西方制度體系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等組成的制度體系。政治制度不是以“普選”、“多黨制”為標簽的政治制度,而是歷經人類文明的漫長探索,遠溯到中國幾千年的不斷探索,以及古希臘、古羅馬思想家和政治家偉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明的實踐。它是既包括憲法制度、政黨制度、行政制度、地方和中央制度、監督制度等多種制度的總和,又包括人類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市場制度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在汲取人類文明成果基礎上實踐中逐步發展、完善、定型,成為人類制度文明的典范。

其次,非正式制度基礎上的制度變遷的規律探索是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的路徑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就各國人民選擇發展道路問題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制度的形成帶著一個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深刻烙印,特別是在有深厚文化傳承的國家,制度演變更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絕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制度形態。歷史上,中國的封建制和歐洲的封建制在具體形態上不同,中國的封建制是建立在宗法和集權基礎上,強調大一統;歐洲的封建制是建立在分封制基礎上,封建割據形態明顯。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也保留了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征,如英美兩國,同為資本主義國家,但具體的制度形態是不一樣的。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美國則實行的是總統制。因此,探索改革頂層設計的路徑,必須先研究各國國情。世界是復雜的、多元的,如果忽視了正式制度必須與非正式制度,及習俗、傳統、文化與發展水平的有機統一和對接,制度就不可能有效運作。如果新的正式制度改革失去與本土條件融合的基礎,就會破壞原來的社會有機體的正常生命。引導改革潮流,探索適合國情的制度形態,這是偉大的政治家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制度設計要充分考慮國情、文化、習俗和具體利益格局等非正式制度。轉型國家之所以存在“路徑依賴”,是由於制度實施過程中,運行制度的人和利用制度為其服務的人的利益驅動,使制度改革無法發揮設計初衷的效果。改革要順利推進,改革的路徑選擇和先后順序至關重要,改革中的利益格局的有效引導非常關鍵。主導者怎麼執行政策,創造怎樣的環境來保証改革的順利進行,協調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改革才能有序開展。蘇聯把人道的民主主義作為目標,提出了無限制的發展和公開性,各種思潮紛起,把手段當成了目標,最終導致解體。

最后,良法、實施機制和動態糾偏反饋機制是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的過程控制。要加強制度改革頂層設計過程的控制,協調各方利益,把握改革時序,克服左和右的干擾,循序漸進,穩步推進。首先,要改革現有體制、機制和制度,出台和完善法律法規,要有“良法”可依。其次,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沒有懲罰的制度是無效的。第三,制度變遷過程中的動態糾偏機制也非常重要,要建立貫穿整個制度改革全過程的信息反饋、動態調控機制和監督機制。

各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同時完成、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分階段逐步進行。多領域同時爆發的變遷會強化選擇與后果之間關系的不確定性,使理性的設計變得困難。因此,改革必須分階段、有步驟地加以規劃,有序推進。俄羅斯經濟體制的休克療法失敗不是源於目標模式,而是路徑選擇、過程控制失敗。休克療法忽視了舊制度扭曲的內生性,沒有認識到休克療法的三項內容:價格自由化、私有化、政府維持財政平衡和宏觀穩定是無法同時實現的。中國的漸進性改革從造成內生制度的外生原因著手,把握制度變遷的可控性,盡管這一改革過程中,原來的制度安排仍然發揮作用,產生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現象,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的漸進性改革實現了既定的目標。

(北京大學立法研究中心兼職教授,近著《中國制度》)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