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教授做客人民網。(朱書緣 攝)
點擊進入直播頁面 圖片報道 訪談視頻
【訪談新聞】
梁柱:“十二字箴言”是黨的優良傳統體現和傳承
梁柱:黨員干部要永遠把自己擺在為人民服務的位置上
梁柱:共產黨人應當常照信念理想這面“鏡子”
【全文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群眾路線大講堂欄目。在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開展中,在這一活動中,中央提出了“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十二字”要求,為什麼會把這十二個字作為活動的總要求,我們又該如何來理解它呢?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該如何參照這十二個字呢?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著名黨史專家、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教授,由他為廣大網友解答上述問題。有請梁教授。
[梁 柱]:我很願意和同志們、朋友們進行交流。現在我們黨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像剛才主持人所說的,在這個活動當中,貫穿了一個基本要求,叫做“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我們也可以把這十二個字叫做對黨員干部的“十二字”箴言。
為什麼要貫穿這樣一個要求呢?首先就是這場教育運動可以說是因為我們黨的建設,我們國家政治生活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選定了群眾路線這樣一個教育活動,是很有針對性,很有現實意義,對我們黨提高黨的純潔性,增強黨的為民執政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任何政治集團、政治力量,它的盛衰興亡都和群眾的關系相聯系的,就是說能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能不能得到群眾的歡迎和擁護,就決定它的盛衰興亡,而我們中國共產黨和過去的運動,歷史上的運動,有什麼不同呢?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面講了這樣一個思想,過去的運動都是少數人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也就是說,我們作為這樣一個運動的指導者,是沒有任何私利的,是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來從事的。所以,它和群眾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聯系,是一切都為了群眾。
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為什麼在經歷了許多挫折包括失敗之后,我們仍然能夠勝利?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是代表群眾的利益,為群眾謀利益的,黨和群眾之間是魚和水的關系、血和肉的聯系,是土地和種子的關系。
現在就提出一個問題,能不能始終保持這樣的關系,特別是在現在的條件下。如果在革命戰爭年代,環境逼著我們要依靠群眾,現在進城了、做官了,能不能繼續保持,這是個極其嚴肅的問題。魚不能沒有水,魚失掉水就要死的,但水可以沒有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能夠做到不脫離群眾。應該說,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多次的教育活動有成效,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些活動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黨風上存在的問題,這是現實。我們黨不回避。現在進行這樣一次教育活動,靠什麼?我想,這就是“十二字”方針所體現的,保証通過“十二字”方針的貫徹,使這場活動不走過場。我想,這是我們結合黨的狀況、存在的問題,結合這場教育的內涵的意義,來要求這樣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