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瞭望》:“最難就業季”逼問高等教育模式
2013年08月02日08:4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最難就業季”逼問高等教育模式

學科專業凸顯比例失調

未來10年,從吸納新就業人員總量和大學畢業生的去向預測分析,需求量大的崗位主要是工業、交通、建筑、農業、商業服務等實體行業和生產第一線的高中級技能型崗位。遺憾的是,現在許多大學還只是專注人才培養規格的升級,加劇著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

在大類學科招生方面,2010年大學(指本、專科,下同)招生數是1998年的6.3倍。其中,管理學科招生154萬多人,是1998年的11.9倍;藝術學科招生46萬多人,是1998年的11.2倍。與之相比,農學科招生12萬多人,是1998年的3.7倍,佔大學總招生數的比例從1998年的3.7%降至1.8%。

在中類學科招生方面,2010年計算機類專業招生43萬人、外語類專業招生36.3萬人,這些工具類學科嚴重超招,供大於求均成定局。

在小類專業招生方面,以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為例,2010年招生50萬人,是1998年的10倍。而據全國人口普查,全國財會專業人員崗位總數2010年為840萬人,比2000年減少了30萬人。這類專業的出路同樣堪憂。

麥可思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大學的法學類、外語學類、新聞學類、秘書學類、藝術設計類、計算機軟件類專業仍在大量招生,而對口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基礎工種崗位的專業招生數量嚴重不足,這種人才供求脫節的現象尚未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

以新聞專業為例,1998年這個專業有78所院校招生共計5920人,同期在崗的新聞採編和節目主持、播音、錄制人員有21萬人;2010年有500多所院校招生共計7.5萬人,同期在崗者有24.6萬人,十多年時間從事新聞專業的崗位隻增加了17%,而全國大學的新聞專業招生卻增加了12倍,大學在擴招中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可見一斑。

胡瑞文主持的課題組運用中美人口普查數據對中美人力資源的現狀進行橫向比較發現:2010年,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國比美國僅低1.2年,而工人、農民、第三產業從業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國則分別比美國低3年、3.6年和2.8年,也就是說,藍領階層在美國以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為主體,在中國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體。這個格局,20年來沒有變化。盡管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連年都有數百萬人,可藍領階層的文化程度卻無明顯提升,這個問題正在成為產業升級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大障礙。

能否從修訂《高等教育法》開始

“按照招生數逐年遞增的速度預測,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將接近或超過50%,2030年會達到75%或80%,美國現在是82%,韓國是91%,這是教育發達、文化水平提高、競爭力增強的一個標志。”胡瑞文不贊成“為了緩解就業難,應該少招生”的觀點。他說,隨著大眾化的高等教育來臨,大學生就不再是精英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要在普通崗位做普通工作。未來10年,82%的大學生要到行業和企業就業,藍領將成為大學生新的重要的就業空間。

“現在讀文科的人太多。從擴招12年間各大學科的招生比例看,管理學科從12%增加到23%,藝術學科從4%增加到7%,這也是造成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胡瑞文一向不贊成設置管理專業,因為管理人才需要閱歷與長期工作經驗,到一定時候管理人員會進入相關學校接受培訓,而讓20歲不到的人學管理,由於他們不懂行業、不懂技術,企業管理是用不上的。他認為,當前定位於研究型的大學約佔大學總數的20%,明顯偏多。因為大眾化階段需要90%以上的大學以就業和教學為導向。

面對高等教育向大眾化快速推進和人才供求急劇變化的發展趨勢,胡瑞文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高等教育法》第五條作出調整,把“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修訂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和高技能勞動者”。如此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任務后,大學就應該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人才培養目標重心下移為導向,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

胡瑞文說,1998年《高等教育法》制定時,中國的高等教育還處在精英教育階段。目前,與時俱進地修改這項法律的相關條款,推動各大學科學定位、合理分工、辦出特色,將有助於促進大學生就業。

為此,胡瑞文呼吁,要通過宣傳教育和討論,統一大學領導班子對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必要性的認識,轉變長期以來偏重精英教育的傳統觀念,推動各大學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條件,修訂規劃,對自身科學定位;增強廣大教師面向大多數學生和人才市場需求的大眾化教育觀念,提升與用人單位合作開發與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所有大學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要對大學生進行大眾化教育形勢下轉變就業觀念的教育;各種媒體也應引導社會輿論,幫助廣大家長相應地轉變觀念。

同時,公共財政資源要更多地向高職院校傾斜,向主要面向艱苦行業、職業的學科專業傾斜;加大公辦、民辦職業類院校和社會急需的學科專業學生獎助學金的比例和強度;縮小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民辦院校與公辦院校在辦學條件、財政資助等方面的差距。繼續從嚴控制大學升格,繼續從嚴控制新設畢業生明顯供過於求的本科專業,調控就業率低、供大於求的本、專科專業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年度招生比例。所有的高職院校必須把培養知識、技能復合型勞動者作為學校的主要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包括培養目標、專業結構,所有的輿論觀念和期望都不能還停留在精英化那個年代。”中華職業教育社總干事陳光說,大學畢業生應該明白自己不再是什麼驕子,而是一個普通勞動者。韓國首爾多年來85%的新增勞動力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包括出租車司機。我們的大學不能再有往研究型行列裡面擠的沖動了,市場對大學的要求是辦出特色。精英階段強調專業設置的對口,同樣,大眾化階段也要研究如何對口的問題。(文/周大平)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