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一節   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你知道國企的進步嗎?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國企多年來的進步吧,看看當年瀕臨破產的國企所取得的成績。我們都習慣性的批評國有企業,卻很少能正視它這這麼多年來的成長過程。30多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就沒有停止過。從“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到“抓大放小”、“國退民進”,再到“公有制佔主導地位,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認識的不斷深化。在各項政策的扶持、引導和促進下,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國有企業在中小企業層面基本退出,並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飛速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不斷優化。期間雖然有過反復,但成長還是比較喜人,我們很少能看見30多年前的國企的樣子了。

我們再來看看相關的數據。1978年,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佔全部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92%。到2008年,這個比重已經降到了43.8%,30年下降了一半還多。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的196家下降到今天的117家。國企數量不斷下降的同時,競爭力則在不斷增強。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營業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位列全球500強的中央企業數量達到38家。中央企業承擔了全國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佔全國60%以上,生產的高附加值鋼材約佔全國60%。 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業上繳稅金從2926億元增加到1.7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僅“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國有股減持轉入社保基金589億元,成為社保資金的重要來源。中央企業不再是負債累累、困難重重,而是行業的排頭兵、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

除了經濟上的巨大貢獻外,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國企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主心骨”,在社科院發布的2011年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報告中,國企遙遙領先領先於民企和外企。

最明顯的莫過於就業貢獻,隨著近年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如今國企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主體。截至2011年,僅國資委主管的央企,有1200多萬職工、700多萬農民工、600多萬的離退休工人, 而這些僅僅是國企直接解決的。此外,國企通過自身的發展不斷拉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具有“乘數效應”同時也給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民營經濟發展和就業提供了機會。

國有企業不僅擴大了社會就業、保障了經濟的平穩運行,而且歷來是納稅大戶。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僅國資委主管的央企上繳稅收達1.7萬多億元,近年上繳稅收每年增長約20%。 實際上,我國國有企業的平均稅負遠高於民營企業。隨著國企上繳紅利比例的提高,今后國企必將為國家財政貢獻更多的收入。 另外,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劃歸社保基金國有股權2119億元,佔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3.1%﹔國有企業積極參加各類社會保險,規范構建職工福利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農民工和勞務工合法權益,

此外,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國有企業總是一馬當先。在抗洪救險、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石油石化、電力電網、航空運輸、建筑施工等央企都挺身而出,發揮了關鍵作用。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設施保障,也處處躍動著國有企業的身影,舉國體制的發揮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這些國有企業的支持。

常言道“三十而立”,同樣,國企經過30多年的改革,全方位發展,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現在的國企也已經完全有能力自立,獨擋一面,為國家,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