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是全面客觀認識中國的基本坐標,是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據——

為什麼必須走適合自己特點的道路

辛向陽

2013年09月09日08:0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為什麼必須走適合自己特點的道路

  獨特的歷史命運,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100多年,是中華民族最動蕩、最屈辱的歷史時期。中國人在苦難中覺醒和奮起,積極探索中國應該走什麼道路、朝什麼方向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很多嘗試,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制都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找到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7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是中國封建制度日漸式微、皇權政治日益衰落、自然經濟日漸瓦解的過程。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堅船利炮的攻擊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先進分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對“中國向何處去”這樣一個關系億萬中國人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抵抗派、洋務派先后提出了旨在維護和鞏固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各種救亡圖存方案。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興辦近代軍事工業,開辦企業,建立新式武器裝備的陸海軍,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對甲午戰爭后對“中國向何處去”的回答。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技術,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發展資本主義,使國家富強。在“戊戌變法”中,康有為把制定憲法視為變法的總綱領,在他上呈給光緒帝的《日本變政考》中稱,“變政全在定典章憲法,日本如此而成效大著,中國今欲大改法度,可採而用之”。但其維新之夢很快就凋零在封建專制的寒風之中。孫中山等革命派放棄改良的幻想,廣泛聯合革命力量,發動多次武裝起義,終於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終被封建軍閥袁世凱篡奪。袁世凱死后,取而代之的是北洋軍閥的統治。辛亥革命之所以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之所以成果最終被軍閥竊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就像馬克思在1848年談及普魯士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一樣:“在上層面前嘟囔,在下層面前戰栗,對兩者都持利己主義態度,並且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利己主義﹔對於保守派來說是革命的,對於革命派來說卻是保守的﹔不相信自己的口號,用空談代替思想,害怕世界風暴,同時又利用這個風暴來謀私利﹔毫無毅力,到處剽竊﹔因缺乏任何獨特性而顯得平庸,同時又因本身平庸而顯得獨特﹔自己跟自己講價錢﹔沒有首創精神,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人民,沒有負起世界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犧牲,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不可逆轉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愈益展現出輝煌燦爛的發展前景。這條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已經被歷史証明了的事實,是已經被事實証明了的歷史。

  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呈現出豐富的獨特性和多樣的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立足於初級階段。正是堅持了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我們才能夠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才能夠確立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一制度的確立,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中國30多年來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也必須立足於初級階段,必須緊緊抓住以下幾點:其一,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初級階段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相對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解決這一矛盾是我們面臨的根本任務﹔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盡一切可能為改革開放贏得和平發展的機會。這“三個沒有變”是我們干工作、辦實事的出發點。其二,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隻要離開了初級階段,五大建設都會走彎路或者邪路,任何一個方面的建設都不能離開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其三,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100年的歷程(1956-2050年)。1956年到1978年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索階段(人均GDP120美元到人均GDP200美元),1978年到2000年是總體小康社會建設階段(人均GDP200美元到人均GDP1000美元),2000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人均GDP1000美元到人均GDP10000美元),2020年到2050年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人均GDP10000美元到人均GDP20000美元)。不管是人均GDP200美元還是10000美元,都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四,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把初級階段的意識牢牢扎根於我們的頭腦中、心坎裡。隻有這樣,我們做工作才不會出現或者少出現急躁冒進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情況。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又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我們要准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重點抓住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講清楚當下所處的發展方位和階段,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解決社會領域一系列突出的社會問題,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