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鵬
殲-15艦載戰斗機從遼寧艦滑躍起飛。
胡鍇冰攝
戰場需求催生軍事變革。軍事變革是在武器和科技進步推動下軍事領域發生的質的變化。軍事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軍隊作戰、訓練以及軍事行動、戰爭的樣式,並對國家戰略造成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航母+艦載機”作戰系統的出現,是海軍史上一次重大變革,制空權自此成為奪取制海權和取得海戰勝利的關鍵。
世界上能自行設計、建造現代化大型航母及全系列多種型號艦載飛機的國家,隻有美國和俄羅斯。盡管航母面臨不少挑戰,但這兩國都已開始發展新一代航母。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上維權任務艱巨,國家海外利益的保護和拓展需要強大的遠洋海軍,中國海軍需要航母。
然而,當今世界范圍內的新軍事變革如火如荼,軍事理論和武器裝備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全球態勢感知系統、高精度制導武器、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飛行器、網絡攻防戰、無人作戰系統等新型新質戰斗力的出現和發展,已經並將繼續改變著戰爭進行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提高航母在未來戰爭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建造現代化的、符合未來武裝斗爭和軍事科技發展趨勢的新型航母,並重新定義航母在未來國家武裝力量體系中承擔的使命和任務。
航母有脆弱性,但仍不可替代
無法否認,航母戰斗群為大型艦艇編隊,難以隱身,且航母本艦防御能力弱,主要依靠艦載機和編隊艦艇為其提供保護。當今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突飛猛進,航母遭受來自空中和水下攻擊后的受損概率增大,航母固有的脆弱性凸顯。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空海一體戰》報告認為,中國和伊朗等國家實施“區域拒止”戰略,增強遠程打擊能力,美國海上力量將兵力投送到對其具有重要戰略利益區域面臨的威脅增大。這樣,美軍將不得不面臨選擇:或者改變向這些地區的力量投送方式,同時調整軍事能力和兵力結構,或者為保持軍事進入而付出越來越高甚至不可接受的代價。
但毫無疑問,在可預見的中短期內,航母仍將作為海軍艦隊的核心而存在。海上武裝力量將廣闊的海洋作為機動空間,以海上為基地,不依賴岸上設施,保持持續前沿存在、施加影響和實施作戰,能夠在尊重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克服外交、軍事和地理上的障礙實施介入。
現代航母早已超出了傳統“載機平台”的概念,成為信息化條件下體系作戰的關鍵節點,能夠在陸、海、空、天、網電等全維戰場空間執行幾乎所有類型軍事行動。航母能從敵人防區外的國際水域實施機動並發起軍事行動,具有致命打擊威力和獨立作戰能力,在顯示國家力量、實施戰略威懾、支持外交政策、保証國家利益、遠程兵力投送、危機快速響應和地區沖突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實現國家戰略的有力工具。
航母戰斗群是美國海軍的基本編成方式,作為美國海上力量的核心,是實現“全球部署、全球到達、全球打擊”軍事戰略的基礎。派遣航母戰斗群,是美國歷屆總統處理危機的第一選擇。
《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先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中規定,美軍未來核心任務包括:打擊恐怖主義和非常規戰爭﹔威懾與擊敗挑舋﹔無視對手封鎖手段的力量投送能力﹔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在網絡與太空進行有效的行動﹔維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核威懾﹔保衛本土和為民政部門提供支持﹔提供維穩力量﹔執行維穩和反暴亂行動﹔採取人道主義、災害救援和其他行動。上述任務的完成,都需以向海外投送力量為基礎,而航母戰斗群,目前是能夠提供這種能力的不二選擇。
美軍《30年造艦計劃》表明,截至2040年,美國將穩定地保有11艘航母,允許短時間下降到10艘。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退役,這樣,美國海軍目前在役的航母下降到10艘。美國海軍強烈要求維持11艘航母的規模。為此,“福特”級首艦“福特”號的建造在加速,計劃今年年底下水,2015年開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