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經濟社會

張佔斌:涵養城鎮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2013年10月22日08:45   來源:遼寧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涵養城鎮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這件事情搞得好,既有利於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也有利於釋放改革紅利、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涵養好、利用好城鎮化這一新引擎,為實現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提供持久動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增添力量。

  深刻認識城鎮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投資消費比例失衡導致內需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新興市場崛起、歧視性貿易摩擦造成我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加上一直未能妥善解決好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迫切需要尋找強有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引擎,來助推中國未來10年、2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剛剛突破50%,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隻有35%,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不僅與高收入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也低於同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城鎮化還需要大力發展,水平還有待逐步提高,以便在更長時間內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城鎮化是我國內需最大潛力之所在。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市,需要配套大量的交通、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這就需要政府和民間資本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民的減少便於土地流轉和適度集中,刺激經營者加大農業投入,獲取農業投資的規模效益。城鎮化將帶來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目前受收入水平和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除了糧食消費外,農民各種物質、文化消費均與城市居民有較大差距。隨著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可以預見,農民轉變為市民后,將會更多地在城鎮中投資和消費。

  城鎮化是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推動力。

  大量人口在城鎮中集聚、分工協作,有利於科技、金融、信息、文化創意等各類特色產業的抱團發展,也將大大刺激普通居民服務業的繁榮,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新型城鎮化以綠色低碳為發展目標,為科技創新的產生和應用提供廣闊的研發空間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城鎮化通過人口集聚將實現土地、水資源、能源利用的集約化和廢棄物處理的集中化,能夠減輕資源環境壓力。

  城鎮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推動改革,首先就要形成改革共識,而在利益格局基本形成、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城鎮化是少有的幾個可以迅速形成改革共識的領域,特別是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工市民化和棚戶區改造等問題,社會各界認識比較一致,改革阻力相對較小。通過農民工市民化和棚戶區改造推動城鎮化,通過城鎮化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推動改革,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財稅體制關系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整體配套改革的全面推進提供契機。

  城鎮化是贏得國際關系主動權的一張王牌。城鎮化將著力點放在國內,可以有效降低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繞開一些不良用心國家對我國和平發展的遏制﹔新型城鎮化堅持綠色低碳的方向,可以降低國際社會對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量消耗全球資源能源的擔憂﹔我國城鎮化過程需要從國外引進巨量的產品、資金、技術、人才,可以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也可以為中國贏得國際關系的戰略主動權和國際話語權,為我國的和平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