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孫正聿
今天是“構建精神家園,享受人生智慧”系列講座的第三講。在前兩講裡邊,我曾經和大家交流“生活世界與精神家園”,以及“理論自信與精神家園”。今天這個第三講,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
對於這個題目,大家首先就會問,在構建精神家園的系列講座當中為什麼要單獨來和大家交流“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呢?我在第二講談到理論的時候曾經說,理論就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各種概念系統。在所有的理論當中有一種特殊的理論,就是哲學理論。什麼叫哲學呢?哲學是一種理論化的世界觀,或者說是一種世界觀理論。哲學理論從根本上規范著人們對於世界、歷史、人生和價值的理解,所以我們才把它叫做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們在講精神家園的時候,要和大家談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
關於哲學,無論是中國的、西方的哲人,他們都有非常精辟的論述。我下面想首先引用幾段話,一段是西方哲人黑格爾說的話,一段是我們中國哲人馮友蘭說的話,更重要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說的話,來說明怎樣理解哲學,怎樣理解哲學在構建精神家園中的作用。我首先引証西方哲人黑格爾說的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個比喻,黑格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廟裡沒有神一樣”。我們都很清楚為什麼那個叫廟,而不叫一般的房子呢?就因為那個廟裡供奉著神,如果那個廟裡沒有神,它就只是一般的房子了。黑格爾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如果一個有文化的民族沒有哲學的話,那就好比這個廟裡沒有神一樣,這意味著哲學是文化的靈魂。這種哲學有什麼作用呢?黑格爾講的也非常明確,哲學就是引導人們“尊敬他自己並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哲學就是使人崇高的,那麼哲學當然就和我們構建精神家園密不可分了。我們再看中國哲人馮友蘭先生。馮先生說,“哲學就是對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他這裡有兩個意思:哲學就是思考人生的,但不是一般地思考人生,哲學對人生的反思是有系統的,它構成的是一種關於人生的理論。這樣一種哲學有什麼用呢?馮先生接著又說,哲學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哲學以外的其他學科都是“使人成為某種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使你成為專門的人才,而是首先使你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就是馮先生說的“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馮先生的這個論斷隱含著非常深刻的意思:人是歷史文化的存在,而教育是社會遺傳的最基本的機制,隻有通過相應的教育才會使人從一個自然的、毛坯狀態的人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的、充實的精神家園的人,這才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馮友蘭先生關於哲學的這個論斷也証明,我們要想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就需要學習哲學,就需要有哲學的智慧。這是我引証西方哲人和中國哲人關於哲學的一些說法。
我們現在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關於哲學本身的極為精辟的論述。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什麼叫做“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包括它的問題、它繼承的優秀的遺產以及它所要走向的未來,都體現在哲學當中了,所以哲學叫做“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要想理解和把握這個時代,從而能夠更好地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學習哲學,需要掌握這個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又認為,哲學不僅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且是“文明的活的靈魂”。西方學者德裡達在他的《馬克思的幽靈》中說,馬克思雖然去世了,但是馬克思的那個精神是永恆的。我們怎麼去看待當代的資本主義?怎麼樣去理解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你能夠在馬克思哲學當中找到最深刻的思想。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因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的、最珍貴的、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到哲學思想裡”。恩格斯又怎麼樣來理解他和馬克思創建的哲學呢?恩格斯說,他和馬克思創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我們現在都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黨員干部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總書記指出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我們的“看家本領”,為什麼呢?就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是關於人類解放的學說,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它使我們能夠認清歷史的發展規律,從而使我們堅定理想和信念。關於這種“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恩格斯說,真正的哲學是“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恩格斯同時還說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天生地具有理論思維能力,但是這種思維能力是需要鍛煉和發展的,可是迄今為止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之外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我想,學習哲學對於提升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與人生境界,對於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追求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我通過黑格爾、馮友蘭、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學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今天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題目——“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
下面我想分成三個大問題來和大家進行交流:第一,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第二,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第三,人的追求與哲學的“境界”。我想從這樣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交流一下怎麼樣去理解哲學智慧,怎麼樣理解哲學智慧在構建精神家園當中的重大作用。
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
一說到哲學,大家會做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一種是哲學這個東西太抽象了,太玄奧了,然后太無用了﹔另一種是哲學特別高深,哲學就是聰明學、智慧學,學了哲學什麼都能做好。大家為什麼會得出截然相反的兩個方面的看法呢,一方面認為它很沒用,另一方面又認為它極為有用?通常大家都說,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哲理是一種人的最高的智慧,而哲人那就是一種智慧的人格化。怎樣理解哲學與智慧之間的關系呢?哲學是智慧,但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我們每個人都有智慧,特別是大學生,若沒有抽象概括的能力,沒有歸納演繹的能力,沒有想象聯想的能力,沒有靈感直覺爆發的能力,就沒法學習和研究。一般都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由觀察名詞和單稱命題,通過歸納推理形成理論名詞和全稱命題,然后通過演繹推理做出一種解釋和預見。各門科學不就是智慧嘛,歸納、演繹、概括、抽象。各種藝術形式不是智慧嗎,為什麼單純說哲學是智慧呢?所以哲學是智慧,但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古希臘就把哲學定義為“愛智”,熱愛智慧、追求智慧、批判智慧、反思智慧,使我們能夠對智慧本身有一個深切的理解。所以哲學不是一般的智慧之學,而是熱愛智慧和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追求到什麼程度上了呢?它追求到我們大家所說的追本溯源、刨根究底的程度了。用哲學家的話來說,它要去探究那個人類思想的地基。我們蓋一個樓,這個樓結實不結實主要取決於它的地基,而人類思想、人類文明的地基是哲學,哲學要尋求構成思想的那個最深切的根基到底是什麼。所以我說,哲學首先是一種愛智的激情、一種抑制不住的渴望,你沒有這樣一種想要追求根源的渴望,很難深入地去學習哲學。有人說,你要想成為科學大家必須同時是哲學家,作家張煒也說,你要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你必須也是一個思想家,張煒甚至提出,一個大學生如果在大學四年沒有讀過康德和黑格爾,你的四年大學就白讀了。作家張煒的話,我不知道青年大學生們聽過之后作何感慨?要做一個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你需要有這樣一種哲學的思想。
那麼什麼是哲學的思考呢?哲學不是給我們智慧,而是對我們的智慧的一種追問,它追問我們構成思想的根據和道理。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怎麼理解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從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去想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哲學問題?我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清全部的哲學問題,它確實可能使大家更好地去理解哲學。我就用這一支粉筆可以講清全部的哲學問題,我們來試一下。
我手裡有這樣一支筆,它是什麼呢?它是我認識的對象,也就是我認識的客體,而我在認識這支筆,那麼我就是認識它的主體,因此我和這支筆之間就構成一種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什麼叫主客體關系呢?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動物不對什麼東西發生關系,動物與他物的關系不是作為關系而存在的。”我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有一種時間的先在性,比如說我們這有一棵大樹,100歲了,比我年齡大,那麼從時間的角度說大樹先於我而存在,但是如果我把大樹作為認識的對象,我和大樹構成了主客體關系,誰在先?我在先,沒有我的存在,大樹能構成我的認識對象嗎?所以這是兩個問題,而這也是為什麼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句話就是,“從前的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在這裡邊尖銳地批判了這樣一種直觀反映論的思維方式,我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是這樣嗎?一會兒我專門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實事求是?我們在拿這一支筆的時候,所構成的主客體關系就已經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的這個思想,“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動物不對什麼東西發生關系,動物對他物的關系不是作為關系而存在的。”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達到什麼程度,是受到你的知識理論背景限制的,所以大家才要來受教育。我們為什麼要強調突出的教育問題呢?就是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怎麼能夠引導我們的理工科,包括我們農科的大學生也能夠從哲學的角度、從理論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可能不僅有助於提高你的專業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你作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具有充實的精神家園的人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大學培養創造性人才,我對大學生說,你學習哲學就是激發理論興趣、拓寬理論視野、撞擊理論思維、提升理論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是撞擊理論思維,沒有對理論思維的撞擊就沒有哲學。什麼叫創新?創新就是在思想上跟自己過不去,就要真正地去思考問題,所以我一直在強調我們的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要培養上得去的理論研究型人才,要培養下得來的運用操作型人才,絕不能培養那種既上不去、又下不來的知識儲存型的學生。但是我們現在高等教育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要想培養上得去的理論研究型,我們就必須進行獨立的思考,就必須撞擊我們的理論思維。
我們就拿這一支筆,馬上就提出一個最深刻的哲學問題,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而在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裡邊首先提出來一個人對世界的關系問題,第一個問題提出來了吧。馬克思說過,如果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直接合而為一的,那麼一切科學研究就是多余的了,所以科學研究就是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怎麼樣看待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事物的那個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和這個主體之間什麼關系?這就叫哲學了,這才是真正的哲學問題。如何理解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同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聯系在一起的,同我作為主體聯系在一起的。你用自己的感性,以眼睛為例,你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事物的現象、個體、特殊性和偶然性,誰能用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才說規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規律怎麼又被你掌握了?是被你的思想掌握了。大家又問了,你的思想能看見事物的現象、偶然、特殊、個別嗎?認真學習毛主席寫的《矛盾論》、《實踐論》,對於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人生境界和工作水平有重大意義。從矛盾的觀點看:我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對象的現象的存在,而看不到現象的本質的存在,我的思想想到的永遠是對象的本質的存在,而看不到對象的現象的存在。感性能看到的理性看不到,理性能看到的感性又看不到,所以人的感性和理性,對象的現象和本質永遠是矛盾,這才是“矛盾論”。離開了矛盾,你怎麼去看待事物?世界就是矛盾的,思想就是矛盾的,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我們隻有用矛盾的觀點才能夠去理解所有的事情,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永遠是矛盾的,人的感性和理性永遠是矛盾的,而人的感性和理性同對象的現象和本質之間也永遠是矛盾的,這就叫哲學。這才是真正的哲學思考,思考完了怎麼樣?提高了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你再去看任何問題的時候,就不是在一個經驗的常識的水平上去看了,而是在一個哲學的愛智的水平上去看了。這是第二個,感性和理性、現象和本質的矛盾。
哲學絕不是要求大家回去一條一條的去背,因為哲學是一種愛智的追問,是提高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的,而不是教條。我們現在的哲學教學最大的問題是把哲學變成教條,所以我講課就注重四個字,“有理講理”。首先是把道理搞清楚,然后是和大家講道理,是一個說理的過程。我特別相信馬克思的一句話,“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為什麼我們對於馬克思主義有理論自信呢?就是因為它能夠說服人,所以就能夠掌握群眾,就能夠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我想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尤其重要。什麼叫青年?你年輕就是善於、樂於學習,樂於思考,所以我希望通過這個講座能夠使我們的大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更加能夠學出自己的獨立的見解。那麼首先的是不要教條地去背記,而是要講道理,這是我們中國高等教育面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下面我們繼續從這支筆談哲學。現在看到的是這樣的一支筆,但是你滿足就用這支筆嗎?不是,你會要求一支更好的筆,這裡就提出一個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問題。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讓世界滿足自己”,“人給自己構成世界的客觀圖畫”。我講最后一個問題時要談到,人永遠是一個理想性的、超越性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創造性的存在。你總不滿足已有的東西,而要把那個你所希望的現實變成真正的現實,從我和這個筆的關系就透視出這個問題。人都是追求真善美的,在我和這個筆的關系當中,我不僅僅要求它是一支筆,真,而且要求它是一支好用的筆,善,我還要求它是一支好看的筆,美。在我和一支筆的關系當中就體現出哲學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問題。而把所有的這些問題放在一起是什麼問題呢?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作為全部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絕不是一個抽象的、需要你背記的東西,而是需要你深刻理解的東西。你如果真正能夠理解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就不僅僅理解了哲學,而且真實地提高了你的理論思維能力。所以我接著進入到第二個問題,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