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人認為,中共缺乏民主的根據之一,是中國的干部由上級組織和領導確定,沒有經過群眾投票選舉,群眾沒有投票選擇自己的干部的權利。這種看法是缺乏依據的。前面提到,中共選拔干部的方式有多種,包括通過選舉產生。其實,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無論哪種方式,關鍵是把真正優秀的人選到重要崗位上去。一種體制,如果最終不能把最優秀的人才推舉到最關鍵的位置,如果讓黨派利益捆住領導人手腳而無法有所作為,這種體制顯然就有問題。經過長期探索,中共形成了富有成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努力做到選賢任能,使德才兼備者脫穎而出,走上領導崗位。而且中共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黨的中心任務的不同選拔任用不同的干部的,既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也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標准。中共這種既“選”(投票)又“舉”(舉薦)的選拔(selection)而非純選舉(election)的制度,延續了幾千年來“選賢任能”的傳統,也符合中國的國情和黨情。加拿大學者貝淡寧教授對這種制度抱有濃厚的興趣並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這種選賢任能的模式,其優點一目了然。干部晉升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考核,隻有那些表現卓越者才能晉升到高層。官員可以專心致力於增進知識和業績,而無需為爭奪選票荒廢時間和金錢”。
應當承認,選賢任能或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干部選拔原則和制度並非完美或沒有漏洞。相比較而言,德的判斷標准往往主觀性比較大,如何減少選拔的隨意性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中共也借鑒了西方國家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十八大報告則進一步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以下幾方面:一是擴大干部工作民主。就是要進一步落實廣大干部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要擴大提名環節的民主,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方法,科學分析和運用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結果,把尊重民意和不簡單以票取人統一起來。建立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信息公開制度,增強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全面准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把真正優秀的干部選拔出來,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繼續把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作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個重點,突出崗位特點,注重能力實績。完善差額選拔干部辦法,推行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票決。2008年以來。全國競爭性選拔干部達32.8萬人。2011年,省區市競爭性選拔廳處級干部佔新提拔總數的30.7%,中央和國家機關則達到了46%。三是健全干部管理體制,從嚴管理和監督干部。加強黨政正職、關鍵崗位干部培養選拔,重點培養、重點選配、重點管理、重點監督,著力培養造就一批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善於治黨治國的政治家。繼續探索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辦法,構建干部能下能出機制。為了解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自2008年開始,中央組織部和全國31個省區市同步開通了“12380”專用舉報電話,方便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監督,糾正和查處了一批干部任用中的違紀違規行為。在這一過程中重視發揮制度的作用。截至目前,中共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制度規定有近30項之多,其中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