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徐曉全:從“管理”到“治理” 治國方略重大轉型

2013年11月18日10:5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從“管理”到“治理”:治國方略重大轉型

從“管理”走向“治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展了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等全方位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政府從全能政府逐漸變為以“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的有限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方面,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大部制改革穩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管制型政府逐漸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和完善﹔社會體制改革方面,我國開展了包括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醫療體制改革等在內的方方面面的改革,等等。這些改革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2011年“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成為新的戰略構想以來,各地的探索共同體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由強調政府自上而下的層級管轄變成了強調減少管理層次、資源下沉和撫育基層發展﹔由主張“政府包打天下”轉變到運用社會組織在內的各種力量﹔由單純的行政管控手段轉變到依賴包括非強制、非官方和非正式的方式在內的多種方式實現社會治理。以“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作為探索的關鍵點,著力探索一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社會管理體制,成為各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共同點,這顯然契合了治理理論的核心理念,賦予社會管理“治理”色彩。因而,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來自於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改革的不斷探索,來自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實踐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總結。

從“管理”走向“治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立足基本國情,又要以開放的態度廣泛借鑒和汲取國外的有益經驗,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治理”理念納入黨的執政話語體系,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黨的執政提出的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總結,是對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借鑒和吸收。改變傳統的以自上而下管控為特點的“管理”理念,摒棄單一的行政管控手段,轉變為一種強調國家與社會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著眼於“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總之,實踐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源泉。從“管理”走向“治理”,以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執政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選擇,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治國方略的重大轉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