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從低收入國家跨入中上等收入國家
持續的快速增長,帶來了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幅提升。首先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有381元,此后,1987年越過千元大關,2003年超過萬元大關,2007年突破2萬元,2010年突破3萬元大關,201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42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16.2倍,年均增長8.7%。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准,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也許宏觀數據會讓人產生距離感,姚景源喜歡講微觀數據。姚景源指著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告訴記者,1987年中國第一次出現手機,到上世紀90年代初時手機有三個“三”:一個手機三萬塊、重量是三斤、交錢后要排隊等三個月才能拿到。到2012年,手機普及率達到每百人82.50部,幾乎達到了所有成年人人手一部的水平。“這些數據活生生地擺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都是改革開放35年我們取得的成就。”
綜合國力的提升還表現在國家財政實力明顯增強。1978年國家財政收入僅1132億元,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達到117254億元,比1978年增長103倍,年均增長14.6%。財力的增加對我國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減小城鄉差距、切實改善民生、有效應對各類沖擊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從外匯短缺國到外匯儲備大國
伴隨著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的對外經濟也有長足的進步,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實現了從外匯短缺國到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的巨大轉變。
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隻有0.17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足1塊錢。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壯大,經常項目貿易盈余不斷積累,外匯儲備的短缺迅速成為歷史,1990年外匯儲備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11億美元﹔1996年超過千億美元,達到1050億美元﹔2006年超過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達到33116億美元,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