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到了新的實踐高度
要想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必須要有一個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否則就會出現“市場失靈”和“資源誤配”。現代市場體系的核心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各類市場主體(資產所有者、企業、消費者等)的自由選擇和公平競爭、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及等價交換是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和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上就明確指出“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三中全會把“建設統 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指出“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相對於“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深化改革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我國的各類市場還沒有完全統一起來,市場分割和碎片化現象明顯。以土地市場為例,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受到限制,土地資源配置失誤和低效率利用現象大量存在,農民的利益也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其次,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還不完全和完善,行政干預價格形成的現象大量存在。消費品等一般性商品的價格已基本由市場機制決定,但生產要素價格以及自然資源價格仍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實價值和稀缺性,從而導致使用上浪費,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因此,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第三,市場壁壘大量存在,商品,特別是生產要素還不能充分自由的流動,投資自由和消費選擇的自由受到限制。
我們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讓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起來,讓資產所有者、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充分自由的選擇權,讓市場具有充分的彈性和靈活性,讓人民享有充分的經濟自由和較高的物質福利。
![]() | ![]() |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 · 《中國發展觀察》 |